《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

治疗中医内科疾病,只需做到这几点

2016-07-14 14:07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38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原则,还举了一个便秘的例子,通过中医辨证方法知道了便秘的几种证型。那么知道自己属于哪种证型后,应该怎么治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内容——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调节整体平衡原则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联合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而组成的有机联合的整体系统,所以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只要有局部出现了病变,那就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

  1、调节整体平衡可以从调整阴阳入手

  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就如八卦图一样,白的是阳,黑的为阴。正如中医所说的“寒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盛会出现水湿痰饮,阳盛也会出现燥热气结的症状。所以当阳太过时我们就要通过温、清、利、下等各种具体治法来使阳减少,而阴不足即补其阴的偏衰;所以有补阴与补阳的不同。

  2、适度用药

  调节整体平衡,还要注意药的使用。如攻邪时要注意药不能用太猛的药,以防伤到正气;补虚时也要注意不能太补,因为补药都有滋腻的作用,虽然补了正气但同时也把邪气留下来了;清热药多属寒凉,用太多伤到身体的阳气;散寒就比如发汗,发汗太过就会使身体津液减少,容易伤阴等等。

  审证求机论治原则

  审证求机就是通过审视病证来寻求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变的机理。只要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一切复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审证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有以下两点:

  1、“同病异治”的应用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有不同的治法。如同是头痛病,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区别。外感头痛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的不同;内伤头痛亦有肝阳上亢头痛、痰浊头痛、血瘀头痛之差别。治疗时应了解其证型,分别予以辛温解表、祛风胜湿、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活血通窍等不同治法,才会有较好的疗效。

  2、“异病同治”的应用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相同的证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如癃闭(即小便困难或不出)和遗尿虽系两种临床表现截然不同的疾病,但皆与肾有关,可能因肾阳亏虚引起,故用金匮肾气丸温肾助阳,癃闭病就可恢复膀胱气化功能,遗尿病则可恢复肾气的固摄作用。可见,不同的病,产生的原因相同的就可以用相同的治法来治疗。

  明辨标本缓急原则

  标,是指表面的病征;本,是根本,指引发病征的源头。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里病为本,表病为标;病情缓的为本,急的为标。

  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极其复杂,常常有邪正盛衰、病因病证缓急、旧病未愈新病又起、表证里证同在等等问题,所以在临证时必须分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而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治疗,这就是明辨标本缓急治疗原则。

  1、急则治其标: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的证候,影响到病人的安危时,就必须先行解决,而后再治疗其本的原则。如鼓胀病人,重度腹水,致呼吸急促,难以平卧,二便不利,若正气可支,就应攻水利水,以治其标。待水消病缓,再予补脾养肝,以图其本。

  2、缓则治其本:

  指在病情缓和的情况下,应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因为标病产生于本病,本病解决了,标病自然随之而解。如阴虚咯血,则咯血为标,阴虚为本。在咯血量不多,标症不急的情况时,当滋阴润燥以从根本上治疗咯血,阴虚之本得治,则咯血之标自除。

  3、标本同治:

  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须采取标本同治的原则。如水肿见咳喘、胸满、腰痛、小便不利、一身尽肿、恶寒等症,其本为肾虚水泛,标为风寒束肺,乃标本均急之候,必须用温肾助阳、发汗、利小便的治法,温里解表。

  把握动态变化原则

  疾病的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例如癥瘕(西医里的良性肿瘤),病之初起,其积未硬,治宜消散之;进入中期,所积渐渐变硬,治宜软化之;转入后期,正气已虚,则宜攻补兼施,审其主次处理。

  顺应异法方宜原则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的个体体质因素对疾病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地区、病人体质、年龄等不同特点而选用适宜治疗方法,这就是顺应异法方宜原则,具体包括因时治宜、因地治宜、因人治宜三个方面。

  1、因时治宜

  治疗应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特点,考虑用药的原则,称为“因时治宜”。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春有春温,夏有暑热,秋有秋燥,冬有冬寒。

  2、因地制宜

  治疗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地制宜”。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雨少,故其病多燥寒,治宜辛润;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多雨,故其病多湿热,治宜清化。

  3、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人制宜”。如妇女患者有月经、孕产等特殊情况,所以治疗用药必须慎之又慎。而老年人气血衰少,机体功能减退,患病多属虚证或正虚邪实,虚证用补法,而邪实须攻者应慎重以免损伤正气等等。

  据证因势利导原则

  据证因势利导原则要求顺其病势,就近祛邪,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如饮食积滞,应积极驱除,但须注意食在膈下,若食尚在胃,又当选用探吐或用消食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否则反伤正气,贻误病情。

  先期治疗未病原则

  先期治疗未病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未病先防:

  是指对有可能发生疾病的个体和人群,及早提出预防措施,运用药物培补人体得正气,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如流感肆虐季节,服用玉屏风散可对人体产生补气固表的作用,人的抵抗力增强了就能预防流感的侵袭。

  2、既病防变:

  是指医者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防其传变,对可能受到传变的脏腑和可能受到影响的气血津液,采取预防措施,阻断和防止病变的发展和传变,把病变尽可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以利于疾病的彻底治疗,取得最好的疗效。正如《金匮要略》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意是说治疗肝病时,须要应用调补脾胃法,因为肝木克脾土,使脾气旺盛就不容易受邪,以防止肝病传脾。

  重视调摄护理原则

  恰当的调护,有利于正气的恢复、邪气的祛除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忽视调摄护理,不仅会延误康复时间,还会出现“食复”、“劳复”等情况,以致病情反复,因此,必须重视调摄护理。

  调摄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如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精神护理、服药护理等。这些护理措施同样是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的,因此,也当辨证施护,随证而异。如对风寒表证,在应用解表发汗时,护理上不仅应避免病人再受风寒外袭,而且还要酌加衣被,给予热汤、热粥,促其发汗。若属里实热证,在调护上则要注意多给清凉冷饮,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宜薄,且使大便通畅,或以温浴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