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

拨开迷雾学中医,一解藏象学说的奥秘

2015-09-07 16:44 来源:悦读中医 发布人:代叶丽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6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拥有国粹身份的中医学,更是备受众人的青睐。一根银针,便能通经脉的神奇;三根手指,便能知疾病的玄机,不仅捍卫了人体健康,更展现了中医别具一格的魅力。喜欢中医的人群越发地庞大,想要酣畅淋漓地学习中医的也不在少数,怎奈中医如此博大精深,学习起来煞是费心,仅是中医基础理论就让一众人等傻眼,譬如藏象学说,到底为何物?与人体又有何关系?许多人或已觉得是雾里看花,别急!老中医教您拨开迷雾学中医,一解藏象学说的奥秘!

  藏象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包含了人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筋骨脉皮肉毛、精气神等理论。脏腑经络等深在人体之内,如“匣匮之藏禁器”,有“藏”之意。“象”是指脏器经络等外在的功能表现,可以使人看到五色、听到五音、嗅到五味、接触到脉诊等。反映脏器及经络气血的正常活动或在疾病状态下所出现的变化。“象”是由“物象”推衍出“意象”,再由“意象”反推衍“物象”的过程。通过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把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相通、相似或相近的属性、规律、物质进行充分关联类比,找出共同的特征和根本内涵,以“象”为工具进行标志、归类,以达到模糊、领悟、认识客体的目的。

  藏象理论的形成是源于《周易》象的理论和方法。《周易》卦象、爻数代表宇宙的统一整体,六十四卦为阴阳二爻的六层结构,反映了宇宙间事物联系变化发展的整体画面,是天地人三才与时空统一的整体系统。此外,五行模型构建了这一整体系统的框架,使藏象理论具有整体观的优势。

  藏象一词,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专篇,其理论内容涵盖于《内经》全书,以阴阳应象、司外揣内、由表及里、取象比类来阐释人与自然、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理论的起源、生理联系、病理传变等。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是说人的生命来源于天地阴阳之气,而化生有九窍耳目口鼻,前后二阴;五脏心肝脾肺肾;十二节两手、两肘、两臂、两足、两腘、两髀,都是天地之气所游行出入之处。

  又说:“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是说人之生具备五行之理,通贯精气神三才之气,若数犯五行规律,则会出现木有风邪、火有热邪、土有湿邪、金有燥邪、水有寒邪而伤人,所以说生五(五脏)、气三(精气神)是人身寿命之本。

  《素问·金匮真言论》以四时五行为核心,按照整体观念取象来说明人身五脏、五体与内外环境的联系,如:“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该篇还就四时气候与五藏的关系讨论了四季常见多发病,如:“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