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识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识中药 >

适服骨碎补,补肾又强骨

2016-11-28 11:01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识中药》专栏第56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骨碎补,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为槲蕨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等疾病等的治疗。据《药性论》记载:"(骨碎补)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

  药材来源鉴定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冬、春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推荐药膳

  骨碎补猪腰汤

  材料:骨碎补12克,猪腰1个,生姜2-3片。

  做法:把骨碎补砸碎;猪腰洗净,切开,剔去中间筋膜,再用食盐搓洗,清水冲净。然后把骨碎补纳入猪腰内,用线扎紧,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上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壮腰健肾,不燥不寒。

  药材性状鉴定

  ①槲蕨、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

  干燥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常多分歧,长6~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柔软如毛;用火燎过则残留鳞片成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成圆圈状排列。气无、味淡而微涩。以粗壮扁平为佳。

  槲蕨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此外,贵州、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中华槲蕨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石莲姜槲蕨产于四川、云南。

  ②崖姜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或扁条状,粗大,略弯曲而扭曲,不分枝,长7~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纹和皱纹,在沟纹、皱纹及叶基处可见黄棕色细密的鳞片,上面有哭起的圆形叶痕,直径约1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棕色,有众多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凹"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东,在辽宁、广东使用。

  ③大叶骨碎补

  干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及皱纹,残留少量黄棕色鳞片。上侧有突起的圆形叶基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中央有两个维管束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

  饮片炮制方法

  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钢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