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识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识中药 >

大枣好吃又治病,益气养血宁心神

2016-03-30 10:2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王春霞 浏览:

 本文为《跟我识中药》专栏第384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关于甘草有这么一则故事:御医盛寅(字启东)一天早晨刚进御药房就昏倒在地,其他御医无策,一民间医生自荐配药煎而服之则愈。皇帝喜而问其故,答曰:“非奇方妙药,因盛寅未吃饭而进药房,胃气虚,中诸药气之毒,吾用甘草一味浓煎饮而去毒而愈。”帝大喜而厚赏之。

  李时珍说:“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关于甘草宋代梅尧臣也有赞美之词: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南从荷蓧叟,宁入化龙陂。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春、秋采挖,以秋采者为佳。除去须根,晒干,要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临床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本品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主要用于心气不足致而结代,心动悸者,如《伤寒类要》单用本品,主治伤寒耗伤心气之心悸,脉结代。若属气血两虚,宜与补气养血之品配伍,如炙甘草汤(《伤寒论》)以之与人参阿胶生地黄等品同用。

  2.脾气虚证。本品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因其作用缓和,宜作为辅助药用,能“助参芪成气虚之功”(《本草正》),故常与人参、白术黄芪等补脾益气药配伍用于脾气虚弱之证。《本草汇言》:“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

  3.咳喘。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单用有效。可随证配伍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品味甘能缓急,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之四肢挛急作痛,均常与白芍同用,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临床常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随证配伍用于血虚、血瘀、寒凝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本品还长于解毒,应用十分广泛。生品药性微寒,可清解热毒。用治热毒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更常与地丁、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配伍。用治热毒咽喉肿痛,宜与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配伍。本品对附子等多种药物所致中毒,或多种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解毒作用。对于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积极送医院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毒救急。

  6.调和药性。本品在许多方剂中都可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通过解毒,可降低方中某些药(如附子、大黄)的毒烈之性;通过缓急止痛,可缓解方中某些药(如大黄)刺激胃肠引起的腹痛;其甜味浓郁,可矫正方中药物的滋味。

  用法用量: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经验方

  1.甘草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

  在宋代有一妇人,时常莫名其妙哭泣不止,祈祷备至,百医无效。后请著名医家许叔微治疗,许叔微用“大枣汤”药到病除。这是因为大枣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好吃的大枣还有哪些药用价值。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心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脾虚,脏躁及失眠证。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虚证。本品甘温,能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虚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溏等症。单用有效。若气虚乏力较甚,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配伍。《名医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

  2.用于脏躁及失眠证。本品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躁的要药。单用有效,如《证治准绳》治脏躁自悲自哭自笑,以红枣烧存性,米饮调下。因其证多与心阴不足,心火浮亢有关,且往往心气亦不足,故常与小麦、甘草配伍,如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千金方》还用本品治疗虚劳烦闷不得眠者。

  此外,本品与部分药性峻烈或有毒的药物同用,有保护胃气,缓和其毒烈药性之效,如十枣汤(《伤寒论》),即用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的烈性与毒性。

  用法用量:劈破煎服,6~15g。

  经验方

  1.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2.补气:大南枣十枚,蒸软去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匀为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醒园录》枣参丸)

  3.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大枣十枚,甘草三两,小麦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2.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