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传承 > 国医大师 > 第二届 >

国医大师候选人李鼎简介及主要成就

2014-07-15 14:4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邢显涛 浏览:

   他参与了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的筹建,精于考证,对学科中一些混乱不清的概念尽力正本清源。他于针灸的研究和实践始终抓住“血气”这一中心议题,沿着“血气—脉—经络”的程序展开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在循经的基础上分经分部,调气治神,发扬针灸治法的简捷特色。

  李鼎,字养元,男,1929年12月生,浙江永康人,中医针灸学家。年甫弱冠,负笈海上,入四川医家刘民叔先生之门。1954年进上海市公费医疗中医门诊所,1956年调至上海中医学院,任基础课和针灸学教师,兼附属龙华医院和针灸研究所医师。历任中医研究所文献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针灸教研室主任、针灸文献教研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和针灸文献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教学和学科发展

  他参与了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的筹建,同陆瘦燕、杨永璇等针灸界前辈一道,主持针灸课程建设和学科分化,架构了高等针灸教育的学科框架,培育了针灸学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参与编写出版了《针灸学概要》(1959年)和《针灸学讲义》(1960年),成立针灸系之后,又将《针灸学》教材分化为《经络学说》、《腧穴学》、《刺灸法》和《针灸治疗学》四门教材,先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59年,国家卫生部召集编写对外针灸教材,作为三名编写人之一,担任编写工作,并提议将书名定为《中国针灸学概要》。1982、1992年相继受卫生部聘为中医药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经络学》主编;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针灸水平考试参考书《针灸学》主编。

  二、文献和理论研究

  他精于考证,对学科中存在的一些混乱不清的概念,做了一些正本清源的工作。例如医经的考证,经穴部位的剖析,补泻手法理论的探讨等。著作《针灸学释难》,列130余问,呈现了他对针灸学疑点难点的阐释和医经考证上的成就,二十年来三次重版,并被翻译成英文、日文出版。此外,又校注出版针灸珍本医书多种。

  三、临床实践和理论运用

  自1954年起在上海中医门诊部工作至今,50余年未曾中断临床,针灸的研究和实践始终抓住“血气”这一中心议题,理论研究是沿着“血气—脉—经络”这一研究的程序展开,临床实践则是在循经的基础上分经分部,以调气治神为纲,发扬针灸治法的简捷特色。

  他强调针刺调气要分析各种气的深浅、气感、反应特点。如刺皮肤层有轻微的痛感,可出现些许皮肤潮红而不会有沉紧涩的反应,这是浅层的“卫气”的感应。七星针叩得轻些是微痛,叩得重则出血;针刺到血管壁时也出现痛感,并引起出血,这是得较深层的“营气”。至于一般所说的针下出现酸、麻、胀、重和沉、紧、涩的要求,这是“谷气”的感应。

  在此基础上辨证用穴,他不推崇新穴、特效穴,取穴、手法宗于古法,临床又能应机变化,师古不泥古,推陈出新,发挥针灸调节浅深之气、远近之气和呼吸之气的优势,同时发挥医患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

  四、获奖情况

  1958年,经他布经定穴,由上海教学模型厂制成的人体经络经穴玻璃人模型,获1963年卫生部全国工业产品成果二等奖。

  1987年,作为主要编撰者的《针灸学辞典》出版,1988年获华东优秀图书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1989年,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经穴部位标准化的研究工作,该成果于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部级)一等奖。

  1990年,任音像教材《中国针灸学·导论》的主编。立意在发扬中医学的基础上使教学方式有所创新。该教材获中国科协“科蕾”二等奖。

  2002年,主编的《经络学》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年,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