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针灸推拿 >

论传承中医针灸学术的三要素(3)

2014-01-05 16:32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二、“法”:在继承前人中医治疗方术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是传承、发展中医之“魂”。

  (一)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必须准确实施针灸准则和补泻手法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指出:“补泻反则病益笃”。《金针赋》说:“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明代医家马莳明确提出:“针灸不灵,是手法不明”。

  针灸补泻的原则是以《内经》经旨为依据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灵枢·经脉》篇:“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治准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灸治准则是:寒则温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针灸处方配穴的基本准则是:“循经取穴”。

  所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必须准确实施针灸准则;熟练掌握补泻手法,辨证施治才能准确无误。

  (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需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传统针灸治疗方法

  传统针灸方法,历代都在不断地发展丰富,如补泻手法,《内经》开创了针刺手法先河,奠定了补泻手法的基础。《内经》论述的补泻手法,主要有:疾徐、迎随、呼吸、开阖四种。后世发展了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在针灸方法方面,《针灸大成·卷四》对“暖针”、“温针”、“火针”分别做了比较详尽地叙述,这些说明,传统针灸在经典针灸的基础上,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使简便实用的中医诊疗技术更大范围地服务于临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前后4批,在全国范围内,共筛选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152项,其中针灸类治疗方法67项,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全国推广应用。说明针灸治疗方法的发展、改进和创新,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措施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