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系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中医外系研究 >

推拿、正骨、点穴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临床观察

2014-01-11 16:5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昆明圣爱中医馆 李迎超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基本痊愈148(82.22%),显效23(12.78%),有效7(3.87%),无效2(1.11%);结论:手法能有效消除对椎动脉的病理刺激,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健词:正骨;点穴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机制

  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of CSA by maneuver Abstraetobjeet:

  Results: Cure rate is82.22%, parent rate is 12.78%,effective rate is 3.87%, ineffeetive rate is 1.11%; Conelusion:Maneuver can eliITilnate the Pallogic stimulus on VA effectively,it is a fairly good theraPy。

  Kword: set a bone;hitting a vitai point;maneuver CSA;meChism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1]。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机械压迫学说和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2]。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应用多种方法治疗,皆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由于椎动脉受到损伤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产生以眩晕、头痛为主,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笔者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18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男84例,女96例,年龄21~65之间,平均42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0年,平均6周。有头颈部外伤史者5例,慢性劳损者(强迫体位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149例,外感风寒湿诱发者例9例,原因不明者11例。X线照片显示不同程度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曲改变。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符合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②头晕症状,具有阵发性、可逆性和复发倾向,头颈的屈伸或旋转可以诱发头晕。③旋颈试验阳性。④颈、枕部疼痛。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单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⑥年龄25~65岁之间且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

  ①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②耳源性、眼源性眩晕。③合并有严重的内脏器官病变者。④伴有严重高血压者。⑤伴有高脂血症者。

  1.4疗效判定标准[4]

  治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基本缓解,阳性体征明显减轻;有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有较明显减轻,但未达到显效程度;无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不明显。

  1.5基本手法推拿操作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用轻柔的揉、推法在颈部两侧操作8~10min,再用捏法、拿揉肩背部治疗8~10min,力求颈肩背肌肉痉挛解除,医者站于患者侧外方,医者先分别选择点按风池、大椎、风门、肺枢、肩井、天宗、肩外俞、外关、合谷等穴。点按后,患者坐位,颈椎前屈巧度左右,术者右手臂屈曲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领,手扶于对侧颖枕部,另一手手掌托扶患者头枕部,两手缓慢、均匀、持续从下向上用力牵拉,并小角度的左右摆动患者头部3~5遍,以患者感到舒适灵活为度。然后纵向持续向上牵引1~2min,在持续牵引的终末,予以一个加大力量的、突发性的、快速的旋转搬动,左右各复位一次。然后,采用端法,拨伸且维持3~5s,如此3~5遍。每日一次,连续5次,10次为1疗程。

  2、结果

  2.1 疗效

  基本痊愈148例(82.22%),显效23例(12.78%),有效7例(3.87%),无效2例(1.11%)其中139例首次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有效者多数在治疗2一3次后症状开始消失,大部分显效者疗程不足1周。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