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文化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管理与文化研究 >

让治未病思想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扬光大

2014-01-22 15:32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翟毓红,杨燕,沈宇明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摘要:“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思维。中医治未病重视人体正气、重视养生保健,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要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以及善治者贵在早治的原则,以防止脏腑间的传变等理论,这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广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其卫生服务人群、服务领域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存在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为了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各方努力,转变观念,立足基层,建立良好的社区医疗保健体系,预防为主,让“治未病”思想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扬光大,改善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 治未病;基层;治则

  “治未病”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首先提出“治未病”,反映了《内经》的预防保健思想,是中医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思维。后世所说的“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以积极的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微杜渐。在疾病已经发生以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三是病愈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1 对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的认识

  中医学的“正邪相搏”的发病观点,强调了人体正气对发病的主导作用,因而提出了强调增强人体正气以达到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正气是指人体抗邪的能力,即人体正常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正气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联系,但绝不能等量齐观。人体的机能活动是正气主要的、根本的功能,也是抗病能力产生的基础。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活动既是正气的内容之一,同时,其功能活动又产生正气。这些都不是免疫这一生理功能所能概括的。只有保持人体正气的充沛,使精气旺盛,就不会发生疾病。《灵枢·天年》有:“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里,提出耐老、增年、轻身、益寿等概念,有些中药对延年益寿有着独特的功效。中医养生医疗保健包括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形神共养、协调阴阳、和调脏腑、气血、通畅经络、节制性欲、保养精神、调理情志、饮食调养、养生方药、适当劳动、动静相宜、健身运动、按摩针灸等一系列养生原则,强调在整体上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而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要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全面地看问题,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帮助人体实现阴阳和调及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素问·异法方宜论》详细论述了东西南北中五方之人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体质类型,以及惯用的治疗方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防治原则,治病养生宜顺应自然,因时因地而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阐述了四时之气对体质的制约作用,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养生方法,顺四时阴阳以调理形体及调摄精神情志,体现了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和养生方法密切联系。《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了解每年的运气情况是防病治病的重要依据。《灵枢·通天》:“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中医体质的分型注重根据阴阳的偏盛及气血的多少,这样便能以之预测疾病的阴阳偏盛偏衰及气血的虚实盈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说明感受外邪,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否则病邪步步深入,由表入里,由轻转重,待至传入五脏,终至不可医治。提出善治者贵在早治的原则,反映出中医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金匮要略》谓:“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治其将传之脏,以防止脏腑间的传变的理论。在许多慢性病预防并发症及降低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方面,及早进行养生保健及中医药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延长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