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信息化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国医信息化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在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10-15 17:28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今天,我们在四川绵阳召开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工作座谈会,首先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参加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问候,同时也对承办座谈会的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绵阳市中医医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实践活动“精简会议”的重要精神,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召开本次座谈会,表明了对此次会议的重视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对中医药信息化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认真研究。我是第三次参加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工作座谈会,昨天翻阅各单位经验交流材料,感到大家在新技术的应用、新思路的拓展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同时也得到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在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和快速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出台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与原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近期我局将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再次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信息化建设为提高中医药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第一,中医药远程教育得到不断完善,组织开展了多期信息化培训,特别是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人员,初步形成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格局。第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制订和修订了《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及值域代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相关标准。第三,以临床应用和中医电子病历建设为重要内容的中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步。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江苏、四川、湖北、新疆、湖南等省市实现了区域或系统内中医医院系统共享以及跨区域业务协调;含有中医药内容的远程会诊系统初具规模,为边远地区居民享受优质中医医疗资源,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基层中医药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中医院的服务能力;北京、重庆、浙江、河南、云南等省市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信息系统、名老中医传承教学辅助系统、中医药诊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临床路径系统等试点应用,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但是,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仍然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整合中医药已有信息系统,扩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医药基本信息覆盖面,提高联网水平,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亟需提升中医医院数据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科学决策支持能力;亟需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人才和资金的保障,保障中医药信息化健康发展;亟需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的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支撑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医药工作面临改革与发展的很多机遇和挑战,需要信息技术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中医药事业与卫生计生工作融合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工作机制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着既定医改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本次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的经验,研究中医医院信息系统融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信息标准应用,讨论并提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深入分析当前国家信息化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作为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和措施。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启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重点建设中西医协同的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西医电子病历普及应用。今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远程医疗和居民健康卡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跨医院、跨区域的互认共享,规范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行为并推进食品药品网上阳光直购。国家发改委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中,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西医协同医疗保健服务平台、发展中西医协同的远程医疗、支持民族医药健康信息系统建设等纳入主要任务。这些对于我们中医药事业发展是一次契机,作为从事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我们应当共同努力,抓住机遇,不断争取新的工作进展。我们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深入调研,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把信息化作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医院信息资源,搭建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用信息手段优化流程和提供优质服务,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二是做好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的技术支撑。不久前,我们召开了全国“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视频会议,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等三项重点工作,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三个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省与县级中医医疗机构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依托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和有效共享中医电子病历信息、“治未病”信息等,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包括中医药基本健康信息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推进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覆盖基层中医医疗机构远程会诊、远程咨询、远程教育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中医体质辨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养生知识。

    三是突出信息化建设的三个转变。第一是由重视行业建设向重视卫生计生工作和中医药事业融合协同方面转变。我们要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整合中医药信息资源,主动与卫生信息化部门协调沟通,做好与卫生信息化的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真正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维护。第二是由关注业务管理向关注服务百姓健康方面转变。大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都是从提升医疗机构自身的管理水平出发的,下一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人民健康的需求,始终坚持服务百姓宗旨,围绕便民、利民、惠民,主动研制开发预约诊疗服务、医疗费用诊间结算等服务系统,让中医药信息化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三是由强调院内信息共享向强调区域信息共享方面转变。要以卫生计生与中医药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目标,与当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效联接,同时加强对已有信息共享系统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建立有效合作协同机制。

    四是积极推广示范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示范单位要不断巩固、创新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手段,积极开展中医医院信息资源挖掘技术研究,加快普及成熟、适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中医医院管理和中医诊疗服务模式;带头运用和推广现有的中医药信息标准和规范,帮助和指导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产品选择、建设实施和评估等,主动承担本地区中医药信息化培训任务。

    五是探索中医药信息化运维模式。研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资源投入的运营机制及社会化业务应用和托管服务的系统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百姓得实惠、政府部门得民心、医疗机构得应用、企业得利益的多方共赢局面。重点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库、区域医疗服务协作系统以及直接服务公众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开展中医药功能模块开发与应用、信息数据增值服务等。通过中医药信息化“自我造血”功能,解决信息化发展所需的经费和人员问题,带动中医药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两周前我们在石家庄召开了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今年还将进行中国中医药信息化研究会的换届改选和研究会更名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的相关工作,希望这一系列措施能够从组织管理上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医药事业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找准定位,努力工作,不断为开创中医药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促进中医药事业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