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信息化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国医信息化 >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中医药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2010-06-18 21:31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人:岐黄 浏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继承和发展好中医药事业的迫切需要。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本着信息化建设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服务,为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为促进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按照《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纲要》的要求,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中医药科学文化宣传普及等领域,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切实推动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的重要内容。我局对北京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我局直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该院2001年建设并开通了医院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同时在医务人员中进行了信息化技术、技能的全员培训,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局积极协调市财政支持北京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1500万元,已经基本实现了医院全部日常业务的信息化,使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本着“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建设总体目标,为了将IT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到中医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并得到有效实施,在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中,医院首先注重IT技术与中医医院信息数据与管理特点的“融合”。为此,医院先后抽调具有医疗、管理、科研、教学背景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到计算机中心,使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建设做到医院的技术、管理人员与IT技术人员的“人员融合”。人员的融合使熟悉医院工作流程、信息数据特点和管理工作需求的医院技术、管理人员与IT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从而使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的中医医院工作流程特点、管理工作需求与IT技术的“技术融合”,大大减少了IT部门和医院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沟通难度和时间,基本实现了“无障碍实时沟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使改造后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使先进的IT技术能够及时融入医院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促进了医院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改进,使之更符合信息化、科学化,提高了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已在病房、门诊全部建立并启用了医生、护士工作站,全院的日常诊疗工作的全部流程都实现了信息化,医院各业务管理部门也初步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病房电子病历、门诊的电脑处方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临床科研和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的总结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在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示范单位的检查评审工作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信息系统被评为示范单位。下一步,该院计划再投入约400万元,重点加强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整合与应用,强化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

  二、北京地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查询网搭建中医药网络服务平台

  为了强化首都中医药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着力解决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反映突出的有关问题,引导中医医疗市场的规范化,2007年4月26日我局建设开通了北京地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查询网(以下简称“医疗服务查询网”)。将首都市、区、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注册的中医医疗机构,通过严格、规范的医疗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北京地区中医服务项目数据库。共完成数据库项目指标6000余项,项目数据上万条,项目资料录入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的中央、市属、区属、县属的非营利性、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共计566所,其中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74所,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492所,注册登记执业医师6162人。在“医疗服务查询网”数据库建设中,经过对医疗机构的资质、科室设置、开展的诊疗项目、人员资质、医疗服务情况等资料的严格审核和录入,建立了覆盖全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网上查询系统,构建了方便人民群众中医就医的服务平台。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医疗服务查询网”的网上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准确地了解中医药服务的相关权威信息,比如点击医院、医生或科室名称,就可以了解到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有关专家、特色专科及病种等准确的服务信息。服务查询网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患者选中医、看中医,并且对打击假冒中医名医非法行医的行为起到很好的作用,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中医医疗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协作与培训网络平台”,全面加强网络信息沟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协作与培训网络平台”是2008年我局为更好地实施北京市中医药 “科技提升区县基层服务能力”工程项目而建设的。平台覆盖了全市26家二级以上中医医院、1家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和2家传染病医院。该平台是全国中医药系统建设的第一个网络视频交互平台。

  通过该平台的视频网络会议功能,我们多次召开了北京市科委的传染病专项、“科技提升区县服务能力”专项等科研课题的小型网络协调会,科研人员在平台上进行了意见互换和信息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该平台的建设开通也促进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利用平台组织了“名医大讲堂”,由国家级名老中医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经典,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开展了“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的全员经典学习,借助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了优质中医药教育资源能够及时地覆盖到全行业。在我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我局不仅利用平台召开了全市中医医院的视频工作会议,及时安排布置了全市的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并通过该平台组织实施全市中医药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全员培训,保证了在特殊时期中医药系统的信息沟通、人员培训的及时、高效。网络平台建设加强了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沟通,为北京市中医药行业的管理、培训、学术交流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方式,极大提高了中医药信息的沟通速度,为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建成开通全国首家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建设

  “十五”期间我局组织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20世纪北京中医药发展史略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地方中医史的空白。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首都中医药发展的研究、教育和宣传,我局投入专项经费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着手开发建设 “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该馆已于2006年2月正式开通,成为国内第一家以现代化网络技术构筑的集展示、科普、教育和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开通至今,历经持续数年的不断研究、补充和完善,目前已先后开通了医疗馆、名医馆、宫廷医学馆、中药馆等十个展馆,将首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取得的成就、首都中医药的服务资源、人才队伍和研究成果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互联网络,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为普及中医药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中医药教育和研究提供了平台。

  为配合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08年我们又推出了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的英文版。数字化博物馆的开通和不断完善建设,扩大了首都中医药的宣传,推动了中医药的教育与科研,为丰富和拓展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我局正在着力建设“北京中医药健康服务查询网”,收集整理万余条信息,以“中医万问”的形式,让群众通过网络查询得到中医养生、保健、慢病控制、疾病康复等实用信息,进一步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为促进人民健康服务。我们还在今年升级改版我局网站,在全市各中医机构组织建设了一支中医药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中医药信息,通过我局网站“北京中医药信息网”,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强信息互通。今后我们还计划进一步升级“医疗服务查询网”,丰富查询信息,让群众通过该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查询到中医医疗机构、科室的特色和执业医师资质等信息,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医师的门诊时间、地点、挂号信息等,真正起到中医药服务导航站的作用。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首都中医药工作中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点收获和体会。但我们深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达到让人们群众满意的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兄弟省市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愿意与各省市同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为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中医药事业发展得更高、更快、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