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

您当前的位置: > 民族医药 > 傣医药 >

傣族传统医药学的文献种类(2)

2010-04-20 14:59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近代史上,傣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疟疾、霍乱、伤寒、鼠疫等10多种烈性传染病流行,尤以疟疾为盛,为数不多的傣族人民应用自己的医药与病魔作抗争。在特殊的环境中,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傣族人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遗产,这些医药遗产是我国傣族人民在与有神论、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不断斗争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医药知识。据贝叶经史料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从西双版纳《国土资源》第一节推断的时间来看:“当补腊萨哈”(橄榄时期)相当于公元前536年(距今2530年)傣族便有了民药。据我国《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傣族医药学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经验总结,它的发展与印度小乘佛教、中原中医药及其他民族传统医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傣族医药形成和发展史上,傣族医学文献中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经典描述有同有异,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傣族人民经过千百年实践,认识了人与自然疾病的相互关系;口尝百草,博采众意,反复实践、认识,懂得了对各种动植物的食用经验,并根据其各种不同的味道逐渐产生理性认识,并予以分类命名;为了适应恶劣的气候环境,远古时代傣族先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常把一些御寒、解暑可预防疾病的动植物叶、皮用来做衣裤,采回当茶饮,从而产生了保健知识,这一演变过程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

  2.吸收了部分中医学的知识,在唐代傣族就有将马鹿茸、鹿心血、虎骨之类奉献给唐代官员作为贡品,已认识到上述药品具有滋补强身之用。

  3.吸收古代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来充实傣族医药学。佛教的传人对傣族医药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人傣族地区,使傣族全族信仰佛教,佛经的内容包括医药学、文学、天文学、地理、数学等等。傣族在佛教传人之前没有固定求学的地方,自佛教传人后在傣族地区均修起了佛寺,男性傣族青少年时期一般要到佛寺接受教育,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因此,佛经中的医学理论方药知识自然地成为必学之书。他们把学到的医学、药学知识与自己民族医药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傣族医药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相传至今的“四塔”、“五蕴”理论。

  傣族的文献种类大致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类为南传“三藏经”,即“经藏”、“律藏”、“论藏”(统称佛经);

    第二类为“实用经”,为傣族自创经书,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天文、历算、地理、文学、艺术、诗歌、谚语。民间故 事、社会事物、伦理道德、医药常识等;

    第三类是“科幻经”,主要记述医学理论、农田水利及其他科技知识。

    傣医药学知识在上述经书中均有记载,这充分体现了傣族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