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中医资讯 >

中医黑攻击藿香正气水有毒,网友反驳“黑得没道理”

2015-08-07 21:5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张元 浏览:

   近日,一篇名为《中西医粉们又开吵:他们说藿香正气水有毒》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这篇文章首先在8月3日澎湃新闻网“思想”频道发布,其后被凤凰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转载。8月6日,该文章经由“今日头条”平台转发后,引发舆论高潮,仅在“今日头条”平台中就引起数万网友的关注。其后,该文章被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中,进一步引发网友的热议。

  事件回顾:

  7月29日,博主“远离中医药”在新浪微博发文《藿香正气水的真相》,指责藿香正气水说明书中没有注明成分中生半夏的毒性,也未警示酒精与其他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并一一分析了藿香正气水中厚朴、生半夏、甘草、酒精等药物成份的毒副作用。他认为,藿香正气水既不能治疗普通感冒,也无法治疗由病毒引起的“胃肠型感冒”,试图以藿香正气水减轻“呕吐腹泻”症状只会适得其反。随后,“远离中医药”又依据论文历数藿香正气水的不良反应,不仅发生率高,而且涉及神经、循环、消化等等系统。作者展示了多个因服用藿香正气水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例,症状有过敏性皮疹、抽搐、过敏性休克等等。他认为,面对中暑、肠胃型感冒这些疾病,“只需要即使服用很安全的补液盐、复方感冒药即可”。藿香正气水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是完全不必要的伤害”。至于藿香正气液及其他片剂、丸剂,虽然可以避免酒精导致的不良反应,但依然对中暑、感冒无效,“其他副作用还是一样”。

  “远离中医药”的博文在微博上引发激烈争论,有2000多次转发和评论,很多网友并不认同其观点。7月3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授杨桢在新浪博客发文《藿香正气水为什么能解暑?》介绍说:2015年5月,韩国食品研究所和美国杜克研究中心联合发表论文,称研究发现藿香和韩国薄荷中含有5种TRPA1激动剂。TRPA1是最有名的寒通道,受到激动后可以产生寒冷感。而薄荷中的薄荷醇激动TRPM8通道,该通道是唯一的凉爽通道,受激活产生凉爽感。藿香正气水中没有薄荷,但是有酒精,酒精是TRPV1的激动剂,如同辣椒。吃辣椒喝酒表面皮肤扩张可以散热,都是TRPV1发挥的作用。在特定情况下,TRPV1可以调节TRPA1的活性,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产生更强的凉冷感。藿香正气水原为散剂,就是粉末,后为酒剂。一来便于服用,二来解热祛暑效果更好。

  “远离中医药”直呼:“杨神医太奇葩了。中暑是因为水分/盐分迅速流失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体温升高。象薄荷醇刺激TRPM8受体,欺骗机体产生‘冷’感,实际又没降体温有毛用?酒精是高渗液体有脱水效果,WHO、中美CDC的指南均要求中暑/腹泻情况下不要饮用含酒精饮料,而应及时饮用足量淡盐水/补液盐……”

  8月3日,澎湃新闻发布报道《中西医粉丝们又吵开了,这次是藿香正气水》。文章不仅详细描述了“远离中医药”与“中医杨桢”等博主的论战,而且对藿香正气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尽管澎湃新闻的评论只有一百多条,但随后凤凰网、中国网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8月6日“今日头条”平台推出该篇报道,引发更多网友的讨论和热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也关注该事件,组织听众讨论。

  网友们到底怎么看待“远离中医药”的所谓分析文章呢?

  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对“今日头条”和凤凰网、澎湃新闻本条文章后的网友评论进行了综合分析。

  与以往中医争议性话题的讨论不同的是,本次网友评论呈现一边倒支持中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