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深度报道 >

走近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兆云

2014-05-12 22:06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很难用一个词来界定朱兆云。说她是搞科研的,她却带着一个濒于绝境的转制科研院所实现了跨越发展,10年,从10万元发展到1个亿,没人能怀疑她在企业运营上的能力;说她是企业家,她却利用一个家传的基础药方,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出了我省又一个云药大品牌,10年进行在研项目近30个,获得授权专利17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第一。

  很少有这样的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总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交口称赞。人们对朱兆云的评价很一致:执著、踏实、有胆识、有创造力、能吃亏,是云南基层科研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当你走近朱兆云时,会觉得,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性:声音沉稳轻柔,待人接物不温不火。中医世家出身的她,内敛含蓄,仿佛周身都散发着白芷杜仲的淡淡药香。可当你了解了她与中医药的渊源,对民族医药的挚爱,精彩起伏的人生后,你会肃然起敬,这个从30岁起就一直当先进、在无数个单位当过“救火队员”的人,倔强和执著才是她最本质的面貌。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何会在人到中年、条件优裕时选择再次“出走”,拼尽一切二次创业,并最终打开一片新天地。

  从米箩跳进糠箩的“傻人”

  “我出生在医药世家,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个有所成就的中医”。朱兆云说起自己的儿时梦想时,脸上的表情既快乐又遗憾。快乐的是她如愿上了中医学院的中药系,并考取了国家西药、中药双药师资格;遗憾的是,她没能如父亲一般穿上白大褂,帮人号脉诊疗。朱兆云的遗憾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与坐而论道相比,其实她更喜欢广阔天地:30岁,她就带头完成了大理州中药资源普查,成为全国的典型;到省药材公司建设质检科,她因为成绩出色而被评为全国医药系统先进个人;干得风生水起之时,她又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到植物药厂任总工;继而又受命改变省医药产品检测站的现状。换一个地方,成一番事业,朱兆云在集团公司成了人人皆知的优秀党员。所以,1999年,45岁的朱兆云接到调任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任所长的调令时,人们的担心远远大过吃惊。

  “去哪儿都行,千万别去药物所,那是个烂泥潭呀,去了就拔不出来!”昆明医学院的蒋家雄教授真诚相劝。身边知情的朋友同事也当头棒喝:“何必非得去那儿?要下基层是吗?你有的是更好的选择。”

  此时的省药物所,情况的确不容乐观,科研生产基本停滞,人心涣散,矛盾频发,濒于绝境。

  时隔10多年,朱兆云仍清楚地记得她初次跨入药物所时的情景:破旧的大楼,丛生的荒草、一派凋败景象。站在齐腰高的杂草丛中,朱兆云心直往下沉。没有想到,这个曾一度辉煌的研究机构竟败落至此!是留?还是去?朱兆云面临两难。可是,振兴民族药业的强烈愿望令她作出抉择,并在心里立下了军令状:“不把药物所拉出困境,不离开;不把民族新药开发出来,不离开;新药不在市场站稳脚跟,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