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六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滇南本草》与《齐苏书》比较研究

2019-10-18 14:0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王敏 王舒怡

楚雄齐苏堂彝医

(本论文荣获“第六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目的:从理论层面探讨《滇南本草》与《齐苏书》是否有内在的影响。方法:从历史背景对比和药用植物药材对比看二者的区别。结果:二者没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齐苏书》是独立地总结了彝族民间用药经验而整理记录成书。结论:《滇南本草》与《齐苏书》二者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云南中医本草专著,后者是云南楚雄彝医本草专著。

  关键词:《滇南本草》《齐苏书》;  二者;  无内在影响

  《滇南本草》是一部已流传多年的地方性医药名著,在中国医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许多药物及验方至今仍被医家广泛推崇和使用。此书原为云南省嵩明县杨林千户所石羊山人兰茂所著。兰茂,字廷秀,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明代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卒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享年80岁。据有关资料记载,兰茂终生为一平民,常往云南各地采集药物和治病,为群众所爱戴。【1】

  《齐苏书》又称《双柏彝文医书》或《明代彝文医书》,是1979年楚雄彝族自治州药检所在双柏县雨龙公社蚕豆田大队新村小队,彝族民间彝医杨思有家发现并收集的历代传抄的彝文医药书进行翻译整理。此书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6年)。【2】

  两书虽同为明代著作,但前后相差约百年之久。由于两书皆收载云南所产药物,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关系甚为特殊。笔者根据施文贵翻译整理的《齐苏书》与《滇南本草》进行对照研究,发现二书所载的植物药中,有66种来源相同的药物植物。这一线条提示我们,晚于《滇南本草》约百年的《齐苏书》,会不会直接顺承了前者的一些记载呢?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是直接的影响还是间接的?后者是否是由彝医收集彝族医药经验而独立成书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须对两书的社会历史背景作一个理性的探讨。

  一、社会历史背景对比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以武力结束了元朝统治彝族地区120多年的历史,进而统治了整个彝族地区200年之久。明王朝在滇大力推行军屯制,从而使彝族地区(尤其是滇东)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原彝族聚居区改变为彝、汉共居区。彝族也自然由聚居变为散居。当时明朝在滇所设的军屯经济基本单位是千户所,共有133个,而其中约80个即在彝族聚居区。可见军屯经济对彝族社会的影响之大。至15世纪后期,滇东彝族地区的生产关系已基本进入地主经济阶段。

  进行军屯的人,主要是江西、浙江、湖广、河南等地的官兵。而《滇南本草》的作者兰茂(1397—1476),原籍河南洛阳,属云南嵩明杨林千户所。他出生于军屯开始的15年后,故可知其为河南籍派驻嵩明杨林千户所屯军之后人。嵩明在大理时属善阐地区(今昆明),善阐自古为彝族政治经济的中心之一,是滇中彝族聚居区最繁荣最强盛的重镇。这一地区,彝族文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且是深刻的。直至明初,滇中区域仍是以彝族为主要的大聚居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酷爱本草的兰茂通过在云南各地的采药和治病实践,著成《滇南本草》,而其中所载药物,主要产于嵩明和滇池流域。书中载有不少地名,足可证明兰茂的医疗活动所及地域。如:

  黄龙尾,出滇南嵩明州郡甸里为最。

  老鹳草,滇中太华山多生此草。

  马尿花,……生海中草底边,仙人塘(即菱角塘,今昆明医学院西边)近华浦(今昆明白马庙至大观楼一带)前。

  草果药,……产于宁州(今曲靖)薄溪石山。

  韭叶芸香草,……此草生永昌、普洱、顺宁(今凤庆县)、茶山(腾冲县北)地方。

  黄参,滇东北昭通最多……隅山亦有。

  隅山为今昆明第一钢铁厂及机修二厂一带,是兰茂经常采药之地。书中记载产于隅山的药物还有滇连(云黄连)、楼台草、茜草、土人参、双尾参、凤尾参、金钱草等。

  《齐苏书》虽晚于《滇南本草》百年左右,但此期间云南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于兰茂时期大体相同,没有大的变化,唯彝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族的交往愈密,交流愈甚。双柏所属的威楚府(今楚雄州)亦为滇中重镇之一,是历来彝族聚居区内的主要社会中心之一。明代亦基本进入地主经济阶段,但仍以彝族为主要。在这种各族人民大交流、大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齐苏书》这样用彝文写成的医药著作,表明了彝族人民努力保持并传播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彝族传统文化知识仍然在此时占主导地位。

  至此,可以确认四点:两书成书时的历史条件相同;社会经济状态相同;地域相近;年代相近。

  二、药用植物对比

  《滇南本草》收载药物共507种,其中药用植物占93%;《齐苏书》收载药物共324种,其中药用植物占68%,两书均以植物药为主。笔者经研究后发现:两书中的药用植物共有66种是同样来源。

  由于两书皆成书于相同的历史条件,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非常相近的地域,收载相同的药用植物又如此之多,故后者(齐苏书)受前者(滇南本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极大。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笔者经详细对比后,发现二书至少有五项根本的不同之处。

  (一)、理论体系不同。《滇南本草》所载药物几乎皆有性味归经,字里行间穿着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卫气营血等中医的基本理论的论述。而《齐苏书》所收药物中竟无一种有此类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的记述。

  (二)、药物加工不同。《滇南本草》记述药物的炮炙加工方法极多,且皆以中医传统炮炙理论为本。《齐苏书》无炮炙之说,仅有“舂绒、捣烂、拌匀、浸泡”等简单原始的加工方法。

  (三)、计量不同。《滇南本草》中,多有准确的十六进制剂量。尤其复方中,几乎每味药下都有准确剂量。如千针万线草单方“千针万线草三钱,水牛肉三、五两,煨吃三、四次神效”,又如“金铁锁,为末,每服五分”等。《齐苏书》不论单味、复方,几乎全无准确剂量。全书87方中,仅一方有准确剂量(疑是后人所加)“腹泻,用弓腰劳三钱,齐斯石榴三钱、红糖三钱、茶叶三钱”。

  (四)、药用部位相异。在66种两书共同收载的药用植物中,药用部位完全不同和部分不同的各有21种,共占64%;完全相同的有24种,占36%,而这24种还有疗效功用的不同。

  (五)、功效不同。在66种药用植物中,没有功效完全相同的药物,而主要是功效完全不同的药物。后者有49种,占74%;另有17种的功效部分相同,占26%。如野荞,《齐苏书》用治蛇伤,而《滇南本草》则主淋浊,杨梅疮。

  以上五项根本差异,否定了《齐苏书》受《滇南本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前者是在与后者相同的历史条件下,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相近的地理环境里,独立地汇集彝族民间医药经验而记录成书的。它与先它百年的《滇南本草》虽有共同收载的药物,却无直接的(继承或影响)关系。它反映的是以彝族为主的民间医药知识,并未采用中医的理论和基本法则,仅仅记录了直接用药经验。而《滇南本草》却是以中医基本理论和法则为主导,对云南彝、白、傣、苗等各族医药经验兼收并蓄的一部地方性中医本草专著,二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滇南本草》与《齐苏书》中相同的66种药用植物比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