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六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基于吴佩衡医案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方证规律研究

2019-10-18 13:33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杨小又 李兆福 张丽萍 李涛

云南中医大学

(本论文荣获“第六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麻黄细辛附子汤作为重要的经方之一,得到了诸多医者的广泛运用。吴佩衡是云南名老中医,在扶阳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吴老在临床实践中多次运用到该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虽然总结吴老学术思想的文献颇多,但尚缺乏吴老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具体方证研究。本文笔者将通过收集吴老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医案,对其主治疾病所针对的症状、舌脉、药物常用剂量、常用配伍等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讨吴老对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运用经验及其方证规律,为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研提供借鉴,继承并发展吴老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吴佩衡;麻黄细辛附子汤;方证规律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1],主要由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三味药组成,在条文中主治太阳和少阴同病,即太少两感证,具表里双解之效。吴佩衡教授在临证中经常使用该方,并根据患者病情、症状进行加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笔者对吴老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医案进行阅读整理,从而总结出吴老运用该方的方证规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所选取医案均来源于《吴佩衡医案》,资料纳入标准:医案中必须包含麻黄细辛附子汤,包括以该方为主加减的方药。研究方法 :利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对选取医案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中医诊断、症状、舌脉、方药计量、加味药物等进行统计整理。医案分析主要选用描述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来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一共收集医案9例,其中男性5例(55.67%),女性2例(22.22%),性别未记录者2例(22.22%)。患者年龄范围2个月—50岁,平均年龄(20.47±16.60)岁。发病时间记录4例,主要分布在3月春季、9月份等,无明显的季节特征。

  2.2 诊断分布

  9则病案的诊断分别为:丹痧、重感冒、感冒、少阴咽痛、乳痈、鼻衄、目赤肿痛、麻疹、风寒误治。其中,肺部系统疾病3例:重感冒、感冒、风寒误治(33.33%);外科系统疾病3例:丹痧、乳痈、麻疹(33.33%);五官科疾病2例:鼻衄、目赤肿痛(22.22%);精神神经系统1例:头痛(11.11%)。排在前位的主要是肺系疾病,主要为风寒外感病及少阴,属外感重症,及皮肤系统疾病,如丹痧、麻疹等。

  2.3疾病症状分布情况

  9则医案症状经过笔者整合,共得出主要症状31个,合计出现频次82次,详见表1。从症状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出,吴老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要适用于症状为头痛、恶寒发热、体痛,伴疲倦嗜睡、口不渴或喜热饮、疹色淡、纳差,重者汗出肢冷等症状。舌象以白苔为主,主要为白滑苔,时有薄白或白腻苔,重者舌质青紫。脉象主要体现为沉脉、细脉、紧脉为主,沉细脉、沉紧脉或细弱脉可互相兼杂。综上观之,吴老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症候辩证,与《伤寒论》少阴病提纲证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相类似,主要以少阴寒证为主,虽然疾病诊断不同,但病及少阴,病情病机症状类似,故都可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