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四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李志刚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2017-09-27 15:27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刘玲辰 李志刚

(曲靖市中医医院)

(本论文荣获“第四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李志刚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小儿咳嗽的诊治有其独到的心得。李老师强调小儿咳嗽的诊治当以望诊为主,重视辩证论治,方证相应,结合医案,运用古方加减化裁,并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李志刚;小儿咳嗽;经验

  李志刚主任医师是曲靖市第一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于全国名老中医董廷瑶学术传人倪菊秀门下,励志于中医儿科,从医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小儿疾病的防治有其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不揣谫陋,现将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总结如下。

  1. 注重望诊,强调辩证

  李老师认为小儿咳嗽相当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部分肺炎,来诊患儿多哭闹惊慌,触脉之难辨,多以望诊,初看小儿壮实赢弱,辨其体质,识小儿面色,崇钱乙之五脏五色观,助其脏腑辩证;继看小儿指纹,以之浮沉,辨其寒热,推之淡滞虚实;再看舌之舌质、舌苔、舌形,咽蛾之红肿与否。注重问诊,咳之新久,有无晨夕昼夜之分,饮食二便等。望诊、问诊相结合,以八纲辨证为基础,病程短者多以外感为主,有风寒、风热、外寒内热三型,可夹痰、夹滞;病久者以内伤为主,有痰热、痰湿、阴虚、气虚四型,亦可夹痰、夹滞,且病久易夹瘀。

  2. 妙用古方,别出心裁

  2.1 射干牛蒡汤清热利咽、止咳化痰

  患者徐某,男,4岁2月。2016年6月13日初诊。患儿咳嗽4天,咽痒即咳,食欲不振,眠可,大便干,3-5日1行,小便黄。体质壮实,面色红,咽喉红肿,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李老师诊后辨证为风热咳嗽,拟方以射干牛蒡汤加减:射干6g,桔梗6g,浙贝母12g,玄参6g,苦杏仁10g,菊花10g,瓜蒌皮12g,牛蒡子10g,山豆根5g,青果6g,蝉蜕5g,炒谷芽12g,炒麦芽12g,生甘草3g。3剂,日1剂,水煎服,分3次温服。3剂服完后患儿已无明显咳嗽,纳增,大便1日1行,咽喉仍有红肿,守上方去蝉蜕,3剂以善其后,咳嗽消失,诸症皆除。

  按:射干牛蒡汤出自《痘疹仁端录》,原方组成:射干、山豆根、牛蒡、紫草、紫菀、桔梗、木通石膏升麻、蝉蜕、甘草,用于痘疹后声哑。李老师认为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居多,其热病与瘟病相通,故以痘疹之方加减用于小儿风热咳嗽,取其清热利咽,通腑泄热之功,去解热透疹之药味,加菊花疏散风热之邪,浙贝母、瓜蒌皮、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玄参、青果养阴利咽止咳,炒谷芽、炒麦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全方以清热利咽为要,化痰止咳助其力,药切病机,获效已捷。

  2.2 止嗽散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患者李某,男,3岁5月,2016年9月12日初诊。患儿咳嗽3天,晨起咳嗽较甚,喉中有痰,鼻塞,涕时清时浊,纳少,眠可,二便调。形体适中,面黄,咽喉红,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浮数。李老师诊后辨证为外寒内热咳嗽,拟方以止嗽散加减:紫菀10g,百部10g,杏仁10g,前胡1g,桔梗6g,荆芥6g,辛夷6g,苍耳子3g,板蓝根10克,射干6g,浙贝母12g,苏子10g,莱菔子10g,炒谷芽12g,炒麦芽12g,炙甘草3g。3剂,日1剂,水煎服,分3次温服。3剂服完后患儿咳减明显,已无流涕,纳眠可,二便调,咽喉已不红,舌质红,苔薄白,脉小数。守上方去辛夷、苍耳子、板兰根,继服3剂,咳嗽痊愈。

  按: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原方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全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主治诸般咳嗽。李老师认为本方配伍以荆芥祛风散邪,紫菀、百部、白前、桔梗宣降肺气,止咳化痰,陈皮温中化痰,导滞消痰,甘草调和诸药,且与桔梗同用,又可清利咽喉,为治疗外感咳嗽中的平稳之剂,对于治疗小儿外感咳嗽,不论寒热均可投之。而小儿体属纯阳,易寒易热,外感咳嗽热证居多,常见风热咳嗽,或外寒内热咳嗽,故于原方基础上加板蓝根、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多有夹痰,故以浙贝母化痰止咳,苏子、莱菔子消食化积,兼以化痰;鼻塞流涕,为其表证未解,以辛夷、苍耳子通鼻消涕。全方表里同治,寒温并用,用于外寒内热之咳嗽,恰合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