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八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辨证录》白术用药特点探微

2022-01-04 10:2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李思泽,王仕奇1,官鑫 1,冯亚琼1,汤小虎1,2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探析陈士铎《辨证录》白术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整理辨证录中含有白术的方剂,并建立白术数据库,运用EXCEL对白术的临床功效、主治病证,临床配伍,探讨不同配伍环境下与不同剂量白术的功效发挥方向,临床用量(大剂量、常用剂量、小剂量)进行分析。结论:陈士铎认为白术具有通利腰脐、益气回阳、益气生津、益气升阳、强脾阴、补心气的作用;最常应用白术治疗中风、内伤、伤寒等病证;其常用白术配伍人参、茯苓、肉桂、黄芪、当归等药物,大剂量运用白术时在方剂中所占百分比多在20%~60%之间,常用剂量运用白术时在方剂中所占百分比多在40%以内,小剂量运用白术时在方剂中所占百分比多在20%以内。结论:陈士铎对白术功效的认识与现代研究基本相同,白术的临床运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其对白术的应用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辨证录》;白术;用药特点;陈士铎

  白术性温,味甘、苦,主归脾、胃经,为脾家要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神农本草经》谓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1]为现存本草著作中对白术功效最早的论述。陈士铎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著名医家,十分推崇此药,认为白术“实君药而非偏裨,往往可用一味以成功”[2],白术的应用广泛见于其所编著的《辨证录》一书中。本文拟对《辨证录》中白术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整理,并以此探讨其用药特点。

  1.资料

  本次研究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辨证录》[3]为底本提取方剂,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本草新编》[2]为主要参考探讨药物功效。

  2.方法

  2.1药名规范

  《辨证录》原书对药名的记载并不统一,存在诸如荸荠、地栗等一药多名; 肉果与肉豆蔻等古今药名不统一; 龙骨醋粹等药名中含炮制方法的现象,本次研究不对炮制方法讨论故删除。依据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第10版[4]对药名进行规范。

  2.2度量衡统一

  结合古今药物剂量考证,换算药物古今度量衡[5]。清代量制换算为现代1升约为1035ml,1合约为103.5ml;清代衡制斤=16,1两=10钱,1钱=10分,换算为现代度量衡为1两约37.3g,1钱约为3.73g,1斤约为596.8g。清代量制换算1升约为1035ml,1合约为103.5ml,排除汤匙、碗、茶盅等无法换算古今度量衡的药物。

  2.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汤剂; 包含白术且方名、方药剂量、方药组成、主治病症记载完整的方剂。

  排除标准:除汤剂以外的丸、散、膏、丹等其他剂型;方剂剂量、组成、主治病症内容记载不完整的方剂;难以进行文献考证与换算的计量单位,如竹沥、芦根汁、荠苨汁、韭菜汁、生姜汁等以碗、汤匙、茶盅为计量单位的药物; 现代使用较少且难以进行实测的计量单位,如鳗鱼骨、虎睛、驴肾、瓦松等以数量为计量单位的药物。

  2.4数据录入与统计

  按照上述标准对《辨证录》中的方剂进行整理得到423首方剂合183味药物。将方剂的方名、药物、剂量、主治病症录入EXCEL表格,并建立《辨证录》白术数据库,运用EXCEL2010计算出白术剂量在全方所占剂量百分比频次、白术常用剂量频次、白术配伍药物频次,白术主治病症频次并以此数据库对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白术剂量使用范围、常用剂量、特殊剂量、白术不同剂量在单个处方中的剂量百分比以及常用配伍等。

  3 结果

  3.1 白术常用配伍

  、白术常用配伍中,补益药9味,温里药2味,利水药2味,化痰药2味,行气药2味,白术配伍频次最高的药物是人参,频次达242次,在所有应用了白术的方剂中57.21%的方剂都配伍了人参。配伍频次前10 位的药物依次为,人参242次,茯苓142次,肉桂135次,黄芪113次,当归109次,半夏104次,柴胡102次,甘草101次,白芍99次,熟地黄84次。(见表1)

  表1 《辨证录》中白术配伍比较(>10%)

药对 频次 频率(%)
白术、人参 242 57.21
白术、茯苓 142 33.57
白术、肉桂 135 31.91
白术、黄芪 113 26.71
白术、当归 109 25.77
白术、半夏 104 24.59
白术、柴胡 102 24.11
白术、甘草 101 23.88
白术、白芍 99 23.40
白术、熟地黄 84 19.86
白术、山茱萸 69 16.31
白术、陈皮 60 14.18
白术、麦冬 56 13.24
白术、山药 50 11.82
白术、附子 49 11.58
白术、车前子 45 10.64
白术、白芥子 43 10.17 

  3.2白术主治病证出处

  陈士铎运用白术多见于内伤和外感病证,排名前5依次为中风门23次,内伤门22次,伤寒门20次,痰症门16次,春温门16次。(见表2)

  表2 《辨证录》白术主治病症出处表(前20位)

病症出处 频次 频率(%) 病症出处   频次 频率(%)
中风门 23 5.44 受妊门   11 2.60
内伤门 22 5.20 痉痓门   11 2.60
伤寒门 20 4.73 腰痛门   10 2.36
痰症门 16 3.78 大泻门   10 2.36
春温门 16 3.78 产后诸病门   10 2.36
痹证门 14 3.31 中寒门   9 2.13
五瘅门 13 3.07 痨瘵门   9 2.13
疟疾门 13 3.07 安胎门   9 2.13
五郁门 12 2.84 癥瘕门   8 1.89
调经门 12 2.84 疝气门   8 1.89 

  3.3白术使用剂量的统计

  白术常用剂量范围为1.119g~298.4g,白术常用剂量为11.19g~37.3g,占77.54%,使用剂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18.65g、37.3g、11.19g、74.6g、7.46g。(见表3)

  表3白术使用剂量频次表(汤剂)

剂量(g) 频次 频率(%)
18.65 144 34.04
37.3 114 26.95
11.19 70 16.55
74.6 42 9.93
7.46 23 5.44
3.73 14 3.31
111.9 9 2.13
1.865 3 0.70
149.2 2 0.47
298.4 1 0.24
1.119 1 0.24
总计 423 100.00

  3.4 白术在单个方剂中剂量百分比统计

  药物的剂量、功效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使关系,陈士铎组方遣药遵守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故单味药物在方剂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药物在方剂配伍中的地位。在此以“白术在单个方剂中的百分比”来探讨白术在方中的地位。

  陈士铎白术的高频剂量百分比在1%~40%占84.16%,其中术桂汤中白术占比最高达99%,用量三两。汤剂中白术占比最低为分水消疹散1.36%,用量三分。(见表4)

  表4:白术在单个方剂中所占的百分比 

百分比段(%) 频次 频率(%)
0-20 186 43.97
20-40 170 40.19
40-60 51 12.06
60-80 10 2.36
80-100 6 1.42
总计 423 100.00 

  3.5白术使用不同剂量时所占方剂剂量百分比统计

  反映了陈士铎 “人知白术为君药而留心于多用也,必能奏功如神矣。”的主张,设定使用频次前3位的剂量(依次为18.65g、37.3g、11.19g)为常用剂量,则常用剂量范围为11.19g~37.3g,大于37.3g为大剂量,小于11.19g为小剂量,白术使用小剂量时所占方剂剂量百分比主要在20%以下,比例较低,白术使用常用剂量时所占方剂剂量百分比主要在40%以内,白术使用大剂量时所占方剂百分比主要在20%~60%之间,总体而言,白术使用剂量较小时,所占方剂的比例较低,白术使用剂量偏大时所占的比例也较高,陈士铎对白术的应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见图1~图3)

  注:白术在单个方剂中的剂量百分比=单个方剂中白术剂量/单个方剂总剂量

  图1 白术使用小剂量(<11.19g)所占方剂百分比

  图2 白术使用常用剂量(11.19g~37.3g)所占方剂百分比

  图3 白术使用大剂量(>37.3g)所占方剂百分比

  4.讨论

  4.1陈士铎白术功效及配伍探析

  陈士铎常将白术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如伤寒、春温等外感疾病;内伤、痨瘵等虚损性疾病:痹证,腰痛等肢体经络病证;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

  4.1.1 通利腰脐 陈士铎认为“人之初生,先生命门。命门者,肾中之主,先天之火气也。有命门而后生五脏七腑,而脐乃成,是脐又后天之母气也。命门在腰而对乎脐,腰脐为一身之主宰。腰脐利而人健,腰脐不利而人病矣。”[2]40腰脐统摄肝、脾、肾三脏,是先后天沟通的桥梁,与任、督、带三经关系密切[6]。故腰脐为一身命脉所在,腰脐之气通,则全身之气通,陈士铎在各科疾病中都运用白术通利腰脐之气的功效以畅达全身气机,腰痛门六则医案中,均应用白术以通利腰脐之气,如《辨证录·腰痛门》运用术桂汤治疗寒湿阻络的腰痛,用三两白术通利腰脐,少佐三分肉桂以温肾散寒。又如《辨证录·产后诸病门》中,治疗产后子宫脱垂的两收丹,在运用熟地二两、山药一两、芡实一两大补任督之气升举带脉的同时,仍以二两白术补腰脐,陈士铎谓“此方补任督而仍补腰脐者,以任督之脉联于腰脐。补任督而不补腰脐,则任督无力。而带脉何以升举哉。惟兼补之,任督得腰脐之助,则两脉气旺,何难收带于顷刻乎。”[3]487

  4.1.2益气回阳 陈士铎临床善用白术益气回阳之功,认为“中风非多用白术,安能夺命于须臾。”陈士铎运用白术益气回阳功效时多配伍人参、肉桂、附子,在中风门的多则医案中陈士铎均应用大剂量白术配伍人参以益气回阳。如《辨证录·中风门》在治疗痰蒙心包的中风闭证时,陈士铎运用四君子汤加减,用白术二两、人参一两以益气回阳救心气之绝,正如其所言“参、术以救心气之绝,然非假附子之力,断不能破围而直入,即用附子而不用竹沥、姜汁,则痰涎间隔,恐附子孤军难于斩杀耳。又佐之菖蒲者,借其向导,引附子群药迳达心宫,易施其祛除之力也。”[3]38 又如在治疗“有人身忽自倒,不能言语,口角流涎,右手不仁,肌肤不知痛痒”的中风门医案中,陈士铎认为“一身能运者,全藉气以行之,今气既大虚,不能行于四肢,则手自不仁。右手者,尤气之所属也。气不能行于肌肤,则痛痒不知矣,此等之症,若作风治,未有不死者。”[3]42以六君子汤加附子治之,仍以白术二两、人参一两以益气回阳,大补元气,更加入附子一钱通达诸经。

  4.1.3益气生津 陈士铎认为“白术性虽燥,终是健脾之物,脾健而津液自生。用润药以佐其燥,则白术且自失其燥矣,又何能助燥哉。”[2]41白术性燥,脾喜燥而恶湿,为脾所喜,白术生津功效的发挥有赖于脾气的健运,脾气散津功能的正常发挥。如《辨证录·燥症门》中治疗的水木两生汤,运用熟地、白芍、枸杞子、菊花、玄参滋养肝肾的同时仍加入白术、茯苓、柴胡、神曲等药物。正如其所言“或谓肝燥而用白芍、熟地濡润之药,自宜建功,乃用白术、茯苓、柴胡、神曲之类,不以燥益燥乎?不知过于濡润,反不能受濡润之益,以脾喜燥也。脾燥而不过用濡润之药,则脾土健旺,自能易受润泽而化精微。否则,纯于濡润,未免太湿矣。脾先受损,安能资益夫肝经,以生血而解燥哉。用燥于湿之中,正善于治燥耳。”[3]235

  4.1.4. 益气升阳 陈士铎认为白术“可升可降,阳中阴也”[2]39脾主升清,清阳升则浊阴降,陈士铎运用白术益气升阳功效多与人参、黄芪、肉桂配伍。如《辨证录·伤寒门》中治疗发汗伤阳,腰不可俯仰的引阳汤,用白术五钱配伍人参三钱、肉桂三分以升举阳气,杜仲、山药、甘草、茯苓、芡实脾肾同补,使升中有补,共凑温阳助气之功。又如产后门中治疗产后肠下,气虚下陷的升肠饮,运用白术五钱发挥益气升阳之功,人参一两、黄芪一两大补元气,当归、川芎活血养血,少用升麻一钱以提气,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升阳之功。

  4.1.5 强脾阴 陈士铎认为白术能于阳中补阴,正如其所言“阳药补阳,而白术偏能于阳中补阴,是白术亦阴分之药也。白术既阴阳兼补,得阴阳之药,皆相济而成功,安在入诸补阴以生阳,入诸补阳而不能生阴哉。”“夫阴阳原两相生也,阳以生阳,不若阳以生阴之速,但不可谓阳不生阳也。白术阳药,以生脾中之阴者十之八,而生脾中之阳者十之二耳。”[2]43如《辨证录·暑症门》中治疗脾胃虚寒中暑的散暑回阳汤,方中运用白术、人参、茯苓、白扁豆健脾气而复脾阳,陈皮、甘草理气健脾,用一味香薷宣散暑气,陈士铎谓 “方中参、苓、术、豆俱是健脾补气之药,以回其阳。用香薷一味,以散其暑。何多少轻重之悬殊乎?不知阴虚者,脾阴之虚也。脾虽属阴,非补阳之药不能效。”[3]222是白术强脾阴的具体运用。

  4.1.6 补心气 陈士铎认为“夫脾胃之所以能化物者,全藉乎先后天之火气也。后天火气在心包,先天火气在命门,心包之火生胃,命门之火生脾,脾胃有二经火气,而后能化糟粕而出精微,土得火而生也。”[3]294阐明了脾胃与心、肾的密切关系,心火可生脾土,子能另母实,通过补益脾胃也间接补益了心气,起到了“非治之治的效果”如遗尿门中的温泉饮用白术一两以通利腰脐并补心气,巴戟天一两入心经补心火,肉桂一钱温补命门,益智仁温肾缩尿,全方脾肾同治,交心肾而缩尿,正如陈士铎所论“小肠与心为表里,而心气能摄之而不遽遗也。且白术又上能补心之气,心气虚则水泻,心气旺而水又难泻矣。心肾交而泉温,亦心肾交而泉缩矣。”[3]389

  4.2 陈士铎运用白术的剂量

  方药的剂量对于方药功效的发挥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方剂的研究离不开方剂的整、拆、配、量这一核心[7],现就剂量对于白术功效发挥的影响做探讨。

  4.2.1 常用剂量 《辨证录》中白术的平均使用剂量30g,剂量较大,使用剂量频率前三位之和为77.54% ,分别是18.65g(145次)、37.3g(114次)、11.19g(70次)由此可知陈士铎应用白术的常用剂量为11.19g~37.3g,常用剂量所长方剂百分比多在40%以内,比例较高,这些都体现了重用白术的主张,正如其所论“人知白术为君药而留心于多用也,必能奏功如神矣。”[2]40

  4.2.2 特殊剂量 (1)大剂量:白术使用大剂量多在37.3g~298.4g之间,跨度比较大,大剂量运用白术时,白术剂量所占方剂百分比多在20%~60%之间,比例较高,体现了陈士铎重用白术以为君药的学术思想。白术为阳中之阴,可升可降,陈士铎临床中大剂量应用白术时,效专而力宏,多取其益气回阳、通利腰脐的功效。如《辨证录·阴阳脱门》中的参术汤,以白术三两配伍人参三两共凑益气回阳之功。又如《辨证录·腰痛门》中的续腰汤以半斤白术配伍一斤熟地,专取白术通利腰脐之功。腰痛门中的术桂汤以白术三两,少佐肉桂三分,脾肾同治,味少效专,量大力宏。(2)小剂量:陈士铎小剂量运用白术剂量多在11.19g以下,所占方剂剂量比例多在20%以内,多取其益气升阳健脾之功,如《辨证录·伤寒门》中的桂术汤,以白术五钱配伍肉桂一钱,脾肾同治,取少火生气之意,使阳气得复。又如《辨证录·腹痛门》中的卫生汤以人参三钱、白术三钱为君,佐以使君子、榧子、槟榔等杀虫之药以杀虫止痛。正如其所言“方中用人参、白术为君,以升其阳气。阳升而虫不能自安,必头向上而觅食,所佐者尽是杀虫之药,虫何能久存哉”。[3]75

  综上所述,陈士铎临床中精于辨证用药,临证应用白术往往不拘一格,用量精当,白术的临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临床应用白术的关键在于谨守病机,配伍得当,剂量精准。

  参考文献:

  [1]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

  [2]陈士铎.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9

  [3]陈士铎.辨证录[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张志国,杨磊,邓桂明等.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 3):499-503.

  [6]韩兴波,徐慧君.《傅青主女科》种子方用药规律及单方剂量研究[J].中医学报,2016,12(31):1974-1975.

  [7]汤小虎,临床方药配伍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