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八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

2021-12-30 10:10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王孝艳1*  郑沆奇1  文若一1  陈斯1  岳克仙1

(1.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并设立常规针刺作为对照组,探讨此法的优越性。方法:选取玉溪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9年2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72例确诊为神经性耳鸣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选穴:率谷患侧、听宫患侧、听会患侧、翳风患侧、中渚双侧、侠溪双侧,治疗组给予SGB联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耳鸣严重程度评估、耳鸣致残量表(THI)、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估、THI量表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特别在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针刺和SGB联合针刺治疗均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耳鸣,但SGB联合针刺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THI量表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均优于常规针刺组,特别对于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规针刺;神经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是五官科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难以治愈,且临床非常容易反复[1]。患者往往自觉耳内或者颅内有鸣响声,但外周并没有相应的声源,也没有相应的刺激。鸣声音色多样,音调有高有低,强度有强有弱,鸣响时间有长有短,可间歇性发作或持续鸣响;就诊时常形容为嗡嗡声、哨声、流水声、蝉鸣声、汽笛声等等;可伴有眩晕、头痛、听力下降、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等症状。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抑郁等症。易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精神、心理、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发病率在17%-30.3%左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老年人的发病率可达 28%-33%[2-3]。有1.5%的患者病情较重,接近1%的患者因本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4]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大特色,广泛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近年来,针灸在耳鸣、耳聋的治疗中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5],但同时也发现,单纯的针刺治疗也存在一定局限,效果尚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近几年研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 具有调节交感神经,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作用,治疗耳鸣疗效较好[6-8]。故临床选用此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玉溪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9年2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72例确诊为神经性耳鸣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人(SGB配合针刺组),对照组36人(常规针刺组)。治疗组:男17人,女19人;年龄最小20岁,最大69岁,平均52±8.79岁;急性耳鸣(<3个月)4人,亚急性耳鸣(3个月-1年)27人,慢性耳鸣(>1年)5人;左耳鸣13人,右耳鸣15人,双耳鸣8人;耳鸣程度分级:Ⅱ级1人,Ⅲ级10人,Ⅳ级20人,Ⅴ级5人,平均分为14分。对照组:男16人,女20人;年龄最小22岁,最大70岁,平均50±7.93岁;急性耳鸣(<3个月)3人,亚急性耳鸣(3个月-1年)30人,慢性耳鸣(>1年)3人;左耳鸣12人,右耳鸣18人,双耳鸣6人;耳鸣程度分级:Ⅱ级2人,Ⅲ级9人,Ⅳ级22人,Ⅴ级3人,平均分为15.39分。经统计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单双耳情况、耳鸣程度分级等基线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发布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9]及田勇泉主编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10],制定诊断标准:

  (1)症状:患者常描述为原因不明的耳部或颅内鸣响,常形容为嗡嗡声、哨声、流水声、蝉鸣声、汽笛声等等;单耳或双耳发病,可间歇性发作或持续鸣响,可伴有眩晕、头痛、听力下降、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等症状。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抑郁等症。

  (2)耳部专科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耳廓、外耳道、鼓膜均正常。

  (3)辅助检查:内听道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发现,排外颅脑和内耳器质性病变。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70岁之间者;③耳鸣严重程度在Ⅱ级及以上者;④自愿参加此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由外伤、肿瘤、耳部疾患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④心、肝、肾、血液系统严重功能异常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常规针刺组)

  (1)取穴:率谷患侧、听宫患侧、听会患侧、翳风患侧、中渚双侧、侠溪双侧

  (2)器具:0.30×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效公司),碘伏皮肤黏膜消毒液(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医用灭菌棉签(云南晨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3)操作:患者仰卧位,穴位皮肤消毒后,用0.30×40mm的毫针,率谷穴向耳朵方向平刺30mm,听宫、听会、翳风穴直刺25-30mm,中渚、侠溪穴直刺20mm。所有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

  (4)疗程: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1疗程后停止2天,共治疗2个疗程。

  1.4.2 治疗组(SGB配合针刺组)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SGB治疗。即患者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后,再进行SGB治疗。

  (1)操作前谈话:告知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肩下垫一薄枕头,头部居正中线位置并微向后仰以放松颈部肌肉,微微张口,嘱患者操作过程中禁止说话、禁止吞咽动作,操作结束后立即起身取靠椅坐位,必要时进行操作前练习。

  (2)器具及药物: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江西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碘伏、棉签;5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9%氯化钠注射液(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3)操作流程:采取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准备完毕后,常规局部皮肤消毒,医师站于患侧,用左手食中二指触知气管及胸锁乳突肌,把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沿环状软骨平面,触及颈椎第六横突基底部后,食中二指固定该部位,右手持针,与皮肤垂直入针,穿刺3-5cm,触及骨质后,退回0.1-0.2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5ml。结束后用干棉签压迫针眼,嘱患者立即起身取靠椅坐位。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4)判定阻滞成功与否:术侧面部出现Horner综合征即为阻滞成功,表现为: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温暖感。

  (5)疗程:针刺治疗同对照组,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1疗程后停止2天,共治疗2个疗程。SGB治疗3天1次(双侧耳鸣患者左右交替进行),共进行7次。

  1.5  观察指标

  (1)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采用2007年通过的“青岛标准”[11],根据耳鸣出现的环境,持续时间,对睡眠、生活工作、情绪的影响以及患者的总体感受来评价其严重程度。分值为0--21分,由轻到重分为Ⅰ--Ⅴ级,Ⅰ级:1-6分,Ⅱ级:7-10分,Ⅲ级:11-14分,Ⅳ级:15-18分,Ⅴ级:19-21分。

  (2)耳鸣致残量表(THI)[12]:共25题,分值为0-100分,1级:0-16分,无残疾;2级:18-36分,轻度残疾;3级:38-56分,中度残疾;4级:58-76分,重度残疾;5级:78-100分,极重度残疾。

  (3)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注:椎动脉以观察患侧为主,若双侧耳鸣则观察双侧。

  1.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青岛标准”推荐的疗效评定方法:痊愈:耳鸣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月未复发;显效:耳鸣程度降低2个级别及以上;有效:耳鸣程度降低1个级别;无效:耳鸣程度无变化。

  1.7 统计学分析

  所得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24.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者构成比表示,用2检验;非正态分布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经检验,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6 2(5.56) 18(50) 13(36.11) 3(8.33) 91.67%*
对照组 36 0(0.00) 12(33.33) 16(44.45) 8(22.22) 77.7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Z P
治疗组 14.00±3.26 6.21±4.13* -5.074 0.000
对照组 15.39±3.45 9.38±3.54 -5.217 0.023
Z -6.28    
P 0.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评分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3 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THI量表评分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HI评分比较(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值 P
治疗组 48.72±8.34 19.07±4.13* Z=-4.270 0.000
对照组 47.86±9.21 29.26±5.46 T=2.57 0.021
Z -2.688    
P 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比较

  2.4.1 治疗组治疗前后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双侧椎动脉平均值、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经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x±S)

  右椎动脉
(15例)
左椎动脉
(13例)
双侧椎动脉平均值(8例) 基底动脉
(36例)
 
治疗组
 
治疗前 24.57±3.28 25.49±4.55 25.10±3.05 28.09±3.84
治疗后 36.32±3.77 34.89±3.70 35.45±4.20 37.47±4.58
P 0.01 0.02 0.02 0.00

  2.4.2 对照组治疗前后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

  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双侧椎动脉平均值、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经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对照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x±S)

  右椎动脉
(18例)
左椎动脉
(12例)
双侧椎动脉平均值(6例) 基底动脉
(36例)
 
对照组
治疗前 26.38±4.88 24.89±3.65 25.99±3.71 29.11±4.33
治疗后 29.19±4.32 26.30±3.82 27.01±3.55 33.56±3.98
P 0.63 0.72 0.75 0.51

  2.4.3 两组治疗后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组间比较

  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在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5 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x±S)

组别 右椎动脉 左椎动脉 双侧椎动脉平均值 基底动脉
治疗组 36.32±3.77 34.89±3.70 35.45±4.20 37.47±4.58
对照组 29.19±4.32 26.30±3.82 27.01±3.55 33.56±3.98
P 0.00 0.01 0.00 0.00

  2.5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出现1例短暂声音嘶哑,1例咽喉不适,是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常见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患者休息20-30分钟症状即可消失。

  3 讨论

  近年来,神经性耳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但因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且本病仅为患者的一种主观性感受,没有客观的方法可以检测或判断其病情轻重[13],所以在治疗上显得尤为棘手,目前仍没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提倡综合治疗,药物主要以营养神经、改善耳部微循环为主,但只作为短期对症处理,临床常配合掩蔽治疗及噪声治疗、行为认知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临床治愈率不够理想。中医治疗本病方法虽多,包括了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等方法,但总体治愈率还有待提升,且存在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排除了耳道病变、颅内占位等器质性病变,且找不到导致耳鸣的原因时,可从内耳缺血方面进行考虑。[14]内耳血供来自内耳动脉,该动脉没有侧支循环,不能进行代偿,因此一旦发生供血不足,极易引起听觉损害。而内耳动脉来源于椎-基底动脉,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内耳缺血,可引起或加重耳鸣。所以,临床可通过调整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而调整内耳缺血,修复耳蜗,缓解耳鸣。

  研究表明:SGB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交感神经,抗张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临床可治疗多种疾病。对于神经性耳鸣的患者,可调整内耳微循环、缓解内耳淋巴结、红细胞瘀滞,使得局部组织恢复正常的供血供氧,从而治疗耳鸣。同时,该法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等伴随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针刺治疗可改善神经性耳鸣患者的严重程度,降低THI评分,但对于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效果不够理想,总体治疗效果有待提升。但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提高其治愈率,且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调节神经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不足与展望

  本次研究设计时间偏短,没有追踪观察远期效果和复发情况;由于条件限制,对血供的观测仅限于利用TCD观察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且未限定单侧发病或双侧发病患者入组,临床只观察患侧的血供,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造成了一些困难。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治疗结束后随访其远期效果;利用更为合适的方法观测血管内径、血流速度、每分钟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李亮,杨志英,朱全红.针刺率谷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05):559-564.

  [2]徐霞,卜行宽.耳鸣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5,2(3):136-139.

  [3]Holmes S,Padgham ND. Review paper:more than ringing in the ears: a review of tinnitus and its psychosocial impact [J].JClin Nurs,2009,18(21):2927-2937.

  [4]Baguley D,McFerran D,Hall D.Tinnitus[J]. Lancet,2013,382( 9904 ):1600 -1607.

  [5]谢琼生,陈裕.听宫穴深刺配合调气法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2):372-374.

  [6]袁景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钴胺、维生素B_(12)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05):403-405.

  [7]袁景和,宋卫军.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鸣65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1):61-63.

  [8]李霄兵,林宪军,柴静芳.二级医院开展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489-2490.

  [9]贺璐,王国鹏,彭哲等.耳鸣临床应用指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02):116-139

  [10]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3.

  [11]刘莲 . 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J]. 世界中医药,2008,3( 2) :71.

  [12]王洪鹏,陈鸿雁.耳鸣治疗的研究近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04-1606.

  [13]鲁佳. 岭南火针点刺井穴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14]金银花. 不同干预措施对耳鸣的影响及其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李彩艳 [作者简介:李彩艳(1992—),女,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妇儿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电话:13688706329,E-mail:lcylicaiyan@163.com

  * 通讯作者:王孝艳(1970—),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手法量学专委会委员、云南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针灸防治老年性疾病及心身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电话:13759081399, Email:Xyw4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