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院长访谈 > 独家专访 >

温伟波:建设技术精湛、服务管理一流的全省龙头特色中医医院,是我最大的心愿!

2017-09-21 15:17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温伟波走路很快,风风火火。后面跟着一大队人,有摄影摄像、文字记者和工作人员,都在追他。

  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广福路院区,一楼有个环境雅致的地方,在那儿采访吧,过去一看,患者和家属们在椅子上坐着,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可惜有点吵。

  二楼会议室吧!温伟波走在前面,队伍跟着快速移动。这很不像他的名字,他说话逻辑清晰,行动果断干脆,决策和行动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像条奔腾的大江,而不像温和的波浪。采访他是一件愉快的事,他声音清脆,语速很快,节奏都跟着他,快速前进。

  温伟波丨49岁,云南省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名中医,省优秀青年中医,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会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参编规划教材2本,主编论著3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及专科专病科研先进表彰,省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

  1、主动深入基层

  1990年,温伟波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当时国家规定,大学生毕业后要到基层锻炼。

  温伟波到了曲靖市中医医院(原曲靖地区中医院)后,主动报名,代表曲靖地区中医院又到寻甸中医医院,在了3个月,从寻甸回曲靖之后,他又到镇雄县中屯乡卫生院,工作了3个月,他总是这样不断深入下去。

  基层老百姓缺医少药,温伟波感触很深。“越缺医少药的地方,医生这个职业越崇高、越神圣。”温伟波说。他到农村偏远的地方,老百姓把医生看得至高无上,医生的话,可能对他们的一辈子都有帮助。

  在广大农村,老百姓信任、需要,对医生一片真情。在基层下乡的时候,温伟波到山里看病,看完病到房里休息,一打开房门,一篮一篮樱桃,静悄悄摆在门边,他知道那是患者采摘来放在那里的,是老百姓对医生的一片深情和感谢,但根本不知道是谁放的。

  温伟波从这些最基层地方,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说:“基层也好,农村也好,整个的医疗卫生以及老百姓的需求,我认为我非常了解。”

  按规定,下乡满一年后,温伟波回到了昆明,分配到云南省中医医院。“大学在中医学院,工作在省中医院,一直在这个圈里面。但并不是说,就会被这个圈套住,视野就会缩小。”

  人生会有很多的际遇。当年遇上双百人才培养,云南和上海签署“培养100名人才、做好100个项目”协议,温伟波作为第一批“双百人才”到上海进行学习。除此外,他也在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的医院进修提升,从基层到发达地区,温伟波都接受了历练。他说:“基层的锻炼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不论是从医疗技术,还是科研、教学、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到发达地区的交流学习,也对他的视野和胸襟有了更大的提升。

  2、大门诊 强科室

  回昆明后,温伟波从事急诊工作达10年,后来又到肝病中心当主任,负责科室工作。作为一个科室主任,医疗技术在科室里要求是顶尖的,得对整个科室负责,科室管理、团队建设,都要思考。在基层锻炼积累的那些经验,对他的工作起到了很大帮助。

  2014年,温伟波任云南省中医医院院长。“这是一个三级甲等中医院,又是云南省起到龙头示范作用的一个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温伟波说,整个医院如何发展?如何规划?当年在基层的那些历练,又给了他新的思考。

  在许多场合,包括一些中医学术论坛和讲座上,温伟波多次提到采用大门诊战略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他认为,云南省中医医院两个院区,总占地仅33亩,整个业务用房面积只有7万多平米,占地这么小,却承载了120万人次的门诊,1300床的住院病床。放在全省,这个门诊量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按照人均使用面积来测算,这个门诊量,可能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以前古代的中医叫走串郎中,到处流动为大家服务,所以,在门诊就能解决的很多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到住院病房解决?”温伟波希望借助中医传统的特色,能在门诊就为老百姓解决他们的问题。

  “大门诊这个概念有几个内涵,它不仅仅是大,不是病人越多越好,而是考虑要有效服务于广大民众。要充分利用中医门诊的特色优势,使老百姓认识中医、宣传中医、利用中医、相信中医。要提高我们整个门诊的服务流程。”

  “门诊大都使用中药饮片,不同的中医治疗手段,比如针灸推拿、热敷、理疗,比如各种外治法,拔罐刮痧这些,都可以在门诊就完成。”温伟波说,这就是“大门诊战略”。

  与此同时,温伟波还确立了一批能够做强做大的重点科室,并对其进行了提升打造。在国家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风湿病中心;又把骨科进行全面整合,从原来的两个病区,扩展到四个病区;把老年病科也进行了整合,扩展为五个病区,做强做大老年病中心;成立了皮肤病专科医院;成立了针灸推拿康复医院,在新院区1号楼,成立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包含中医治未病、推拿康复等。

  3、弥补短板 不忘初心

  作为全省中医事业的排头兵,发挥中医的特色是云南省中医医院的重中之重,温伟波上任伊始,就梳理了医院发展的整个历史轨迹,并根据省中医院的特长和不足,制定了长远发展目标。

  将针灸、火疗、蜡疗、太极灸等等这些中医非常传统的治疗方法,贯穿在特色治疗中,把中医的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是医院一直在做的事。“云南省内我们医院最先开展中医药膏方,率先使用中药三伏贴、三九贴预防、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一到三伏天,三九天以及冬令进补季的时候,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都拥挤到我们医院。”温伟波说,“下一步,我们在挖掘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会挖掘一些民族药的治疗方法,来为老百姓服务。”

  特色优势发挥好,中医的短板也不容小觑。因此,强化补短板工程,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也是温伟波同时在做的大事。“病人来到医院,不管中医西医,首先要解决他的问题,所以我提出来,我们在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一定要补短板,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病人来了,能中不西,但是,西药西医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也要能解决,否则的话,未来在社会我们无法立足。”温伟波说。

  补短板工程,温伟波是动真格的,医院缺哪方面的技术和专业人才,他就从哪方面引入。他是做急诊出身,他深深懂得老百姓所谓的“急惊风遇到了慢郎中”背后的无奈。比如,心血管病科,我们原来是和肺病科在一起,叫心肺科。西医现在走到什么地步?有治疗心律失常的起搏器和射频消融等,有疏通冠状动脉血管的介入治疗,甚至心衰也可用起搏器来治疗,西医已经走得很快很远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温伟波采取了一个行动,叫做整体打包引入。比如心血管科,他把原来云南省心血管病主委、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的李易副院长及其团队全部引入,前后花了大概一千万,把科室打造起来。这个团队本身就很好,到云南省中医医院一落地,发展就很快。

  温伟波笑着说:“即使这样,我也不会忘记中医特色,这叫不忘初心。”他同时将北京广安门中医院中医心内科院士王阶的工作站,引入到心血管病科,让他们这个团队把中医特色融合进来,走一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路子。

  “我们只给了心血管病科一层楼,现在病人收了住不下,跟我要两层楼。我们建院70年,补上心血管病这个短板,是几代人的梦想,现在终于彻底实现。”说起这些,温伟波不禁感叹:“医院太狭小了,如果再增加一些资源,我们会进一步做得更强做得更大。我们科主任也跟我说,如果可以增加床位,科室还可以做大做强。”

  4、服务管理双一流

  管理科学化、数据化、精细化,是温伟波眼下正在抓的一项重要工作。他预计,未来三年要在信息化建设上再投几千万,目前已经投了400多万,进行机房的改造,现在又准备搞集成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优化管理。

  温伟波举例说:“我们一天到晚强调医生要控制药比,要控制各种指标,但除了行政手段、结果干预、排序等方式外,很难做到更好的控制。如果进行精细化管理,术前的感染要预防用药,三天的量,到时间了医生没有向上级申请,或者没有得到医务科许可,药就开不出来,要开第四天,就得给出理由。这样的管理,要靠信息化手段来实现。”

  下一步,温伟波的愿景是,通过医联体平台,把云南省的整个中医团结在一起,抱团发展,技术共享,做好双向转诊,把技术进行整合,甚至和天津、北上广等地区,做好区域性的专科联盟,在医改政策的引领下,发挥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子。

  温伟波的长远目标,是把云南省中医医院建设成为技术精湛、服务管理一流,引领云南中医事业、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他常对他的员工说:“我当院长不求什么,能够让省中医院在前人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真正使它在全省中医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龙头作用,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从医近三十载,温伟波回忆当初的梦想,他说:“那个时候,我们不敢有多么伟大的誓言。现在带学生,我一直对他们说,我们选择医疗事业,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一定要有非常宏伟的理想,只要有医生的真本领,为老百姓真正地解决一些问题,每天能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就是伟大的。人的一生,也许你走过一辈子,也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大部分医生都是这样,但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过出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