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验方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偏方验方 >

小儿积食怎么办?且看允贤有何妙招!

2016-04-25 10:25 来源:悦读中医 发布人:许超其 浏览:

  导读:关于孩子,令家长朋友们害怕、操心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担心孩子没吃饱、没穿暖,有的时候,这些善意的操心与担忧,却让孩子承受不了,尤其是小孩儿。比如孩子在学校已经吃过饭了,回到家,父母又是好吃的好喝的奉上,这一不留神,就可能吃多了,弄成小儿积食,因为积食,父母就更担忧了,这可如何是好?且看本文作者有何妙招!

  一女子年方六岁,父母爱甚,不惜饮食,元宵恣意多食糖圆子,约及两个月将死,诸药不效,无计可治。某将追积丸出《摘玄方》,渐渐捱下圆子数十枚,白幕包裹,仍不曾消。不久其患即愈。

  白话译

  有一名年方六岁的女童,父母十分宠爱,不吝惜饮食,元宵节的时候,恣意多多食用糖圆子,由此而食积于内,大约两个月后病重将死,服用了许多药物都没有效果,女童父母无计可施。找我求治,我给病儿用出自《摘玄方》的追积丸,服药后,病儿渐渐拉下糖圆子几十枚,白膜包裹,都还没有消化。不久,病儿的病情就痊愈了。

  评按

  本案从病史推断,平素饮食无制,胃肠恐多秽浊,复因恣食糖圆,甘腻碍膈,则积食于中,腑气闭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若胃肠失于通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紊乱,甚则浊气害空,出现神志病变。如大承气汤证之“独语如见鬼状”“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谵语”等。《伤寒论》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即病属阳明腑实,不会自愈,也不会再传变至太阳、少阳及三阴。其次,邪实在腑,不可借其他途径祛除体外,只能从阳明自身的渠道通下,所以患儿病两月将死,而证仍不变,治仍从阳明攻下积食。

  追积丸缺佚,从病证及服后效应看,应属“八法”中的“下法”,张子和云:“凡下行者,皆下法也。”下法有其严格指征,亦有其禁忌,如《伤寒论》有“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及“辨不可下脉证并治”篇,论述详尽,可补本案叙证过简之憾,值得一提的是腹诊在下法运用中的重要意义。

  腹诊是通过对腹部的望、闻、问、切等方法,取得辨治资料,亦称腹证或腹候,在《内经》《难经》等典籍中已有记载,《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则加以完善和发挥,两书多处见到“小腹满,按之痛”“少腹满硬,急结”“心下硬”“痞坚”等描述。腹诊对下法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曰:“病腹满者,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伤寒论》辨不可下脉证并治篇曰:“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曰:“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属大陷胸汤证。”“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本案舌脉缺如,从其追下完积的结果来看,患儿腹部当按之有物,此为腑实之确征,是谈氏运用下法之依据。若病情危重,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对邪正虚实的判断,腹诊具有其他诊法不及之长处,当为医者重视。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