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习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经典研习 >

《黄帝内经》揭秘:正常脉象是啥样的?

2017-01-10 10:4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蒋玉倩 浏览:

   中医里很多看似神秘莫测的说法,却蕴藏着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真知灼见,比如中医里的脉诊,能断疾病,能看健康,甚至能断生死,让很多人感觉难以置信。早在《黄帝内经》中,其实就有不少关于脉诊的记载,今天就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来看看正常脉象是哪样的吧!

  一、四季常脉

  原文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1];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2];秋日下肤,蛰虫将去[3];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4]。(《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释】

  [1]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季之脉虽浮动而未全出,故如鱼之游在水波之中。

  [2]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形容夏季之脉象浮于肤表,盈满指下而洪大。泛泛乎,众盛貌。

  [3]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下肤,指脉象由浮趋沉,在皮肤之下。蛰虫,指藏伏土中越冬的昆虫。去,藏也。

  [4]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形容冬日脉沉在骨,如蛰虫潜藏,人们居室不出。周,《太素》作“固”。宜从。

  【译文】

  脉象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春天脉上浮,像鱼游波中一样;夏天脉充皮肤,浮泛非常,像万物充盛似的;秋天脉见微沉,似在肤下,就像蛰虫将要入穴一样;冬天脉沉在骨,像蛰虫密藏洞穴,人们深居室内似的。

  原文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1]。(《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释】

  [1]规、矩、权、衡:均为古之衡器和量具,引申为判断的准绳。此喻四时脉象,规,做圆之器,喻春季脉圆滑之象;矩,做方之器,喻夏季脉方盛之象;衡,秤杆,喻秋季脉不上不下,平衡于中;权,秤锤,喻冬季脉伏沉之象。

  【译文】

  脉搏的往来上下与这四季的变迁是相应的:春脉之应像圆规一样,圆滑而动,夏脉之应像矩尺一样,方正而盛,秋脉之应像秤杆一样,其取在平,冬脉之应像秤砣一样,其势下垂。

  二、五脏之脉

  原文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1],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素问·宣明五气》)

  【注释】

  [1]脾脉代:张介宾曰:“代,更代。脾脉和软,分王四季。如春当和软而兼弦,夏当和软而兼钩,秋当和软而兼毛,冬当和柔而兼石,随时相代,故曰代。此非中止之谓。”

  【译文】

  五脏的脉与四季相对应的情况是:肝脉应春而弦;心脉应夏而钩;脾脉应长夏而和软,分王四季;肺脉应秋而毛;肾脉应冬而石;这就是五脏的脉象。

  【按语】

  1.关于四时脉象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人体脉象亦有四季变动。四季阴阳的周期性消长变化,决定了四季不同特征的正常脉象,故用规、矩、权、衡以比喻四季脉象。四季常脉特征变化之一在于脉位的深浅,如原文所述:“春日浮”“夏日在肤”“秋日下肤”“冬日在骨”。

  春季阳气初升,人体生发之阳气向外浮越,但寒气未尽,故气机仍有约束,脉呈端直弦长;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盛发之气旺盛,脉管充盈,脉体较大,来盛去衰;秋季阳气收敛,人体阳气收敛,脉在肤下,脉势已减;冬季严寒闭藏,人体阳气内潜,脉深沉有力。

  2.四时脉象的临床应用

  “春日浮”“夏日在肤”“秋日下肤”“冬日在骨”几句原文,不仅描述了四季常脉的特征,还说明:在诊脉时,医生应根据季节变化,运用相应的指力的大小来探寻脉位的深浅度。如春季之脉,因为显现部位浅浮,着力要轻,脉端直而长。冬季之脉,因为脉位深沉,需重按至骨,脉深沉有力,余如此。应四季之脉,属正常无病,反之则病。

  三、妊娠常脉

  原文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1],妊子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注释】

  [1]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王冰曰:“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动,谓动脉者,大如豆,厥厥动摇也。”指神门穴部位。

  【译文】

  妇人手少阴脉搏动明显的,是怀孕的现象。

  【按语】

  1.关于妊娠脉的理解

  《素问·平人气象论》与《灵枢·论疾诊尺》均提到了妊娠脉的诊断“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历代注家对于手少阴脉动的解释不一。王冰认为是手少阴经神门穴处搏动;张志聪、高世栻则认为是两手寸口脉的尺部搏动;马莳认为是左手寸口的寸部搏动;《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作‘足少阴’。”认为“手少阴”当作“足少阴”《黄帝内经》时期寸口脉尚无寸、关、尺之分,应以王冰注为当。

  2.妊娠脉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一般认为寸口脉象滑利有力为妊娠脉候,而诊察神门穴搏动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诊断妊娠还要结合经水情况和有关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不能拘泥于脉诊。(作者:郑红斌、包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