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辨证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临床辨证 >

消灭增龄真凶黄褐斑,告别黄脸婆还原白皙

2016-03-22 10:05 来源:中医出版 发布人:许超其 浏览:

  导读:黄褐斑属于中医“面尘”“肝斑”“黧黑斑”“妊娠斑”“晦黯”等范畴。黄褐斑在面部的蔓延不亚于间接毁容,多数女性因此失去美丽和魅力,对生活失去信心。想要赶走这些烦恼,中医教你辨清证型内外兼治哦!

  一、辨证

  1、肝郁气滞证

  面部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弥漫分布,平素心情抑郁或急躁,皮损程度与情志变化有关,经前皮损颜色加深。伴胸胁乳房胀痛,或面部烘热,月经不调。舌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脾虚湿蕴证

  斑片灰褐,状如尘土附着,边界不清,见于鼻翼、前额、口周,面色萎黄。伴有倦怠乏力,纳差腹胀,大便稀薄,或痰涎较多,胸膈痞闷,或恶心呕吐,或月经后期,经色浅淡,带下清薄。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而腻,脉濡弱。

  3、肝肾阴虚证

  面部见黑褐色斑片,大小不等,边缘清楚,分布对称。伴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耳鸣,目干涩,五心烦热,月经不定期,量少,夜尿频。舌质红,苔干或少苔,脉沉或细。

  4、气滞血瘀证

  面部黧黑斑,面色晦暗。伴口唇、舌体、指甲青紫色暗,胸肋胀痛,经来小腹胀痛,月经色紫暗或有血块。舌质青紫或舌体瘀斑,脉涩或弦。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郁久化热,灼伤阴血,或劳伤脾土,气血两亏,致使颜面气血失和所致。肝郁气滞证因肝气郁结,忧思抑郁,肝失调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脾虚湿蕴证因饮食不节,偏食肥甘厚味,脾土乃伤,脾失健运,致脾虚湿阻,水湿内停上泛,气血不能荣于颜面,故色如尘垢,萎暗不华。肝肾阴虚证因肾阴不足,阴气弥散,肾之本色泛于颜面而成;或肾气亏虚,房劳过度,伤及阴精,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以致肌肤失养。气滞血瘀证因气滞日久而成瘀,气血滞涩而不通,肌肤失养以致形成褐斑。

  二、治疗

  1、治疗原则

  黧黑斑的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酌情加用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益气养血等法。同时,患者应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放松心情,注意劳逸结合,缓解压力,合理饮食,避免日晒。

  2、分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常用药】柴胡、当归香附郁金赤芍白芍茯苓白术甘草丹参、益母草、川芎白芷凌霄花等。

  【加减】气郁化火者,选加川楝子牡丹皮栀子等;经行腹痛者,酌加延胡索五灵脂;纳差、乏力、腹胀脾气虚者,酌加党参黄芪陈皮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化斑。

  【主方】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薏苡仁、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川芎、甘草等。

  【加减】便溏严重者,酌加芡实赤石脂;夜寐不宁者,酌加莲子心、首乌藤;情志不畅者,酌加香附、川楝子;头身困重、胸闷、脘痞痰湿重者,酌加泽泻苍术厚朴石菖蒲。心脾两虚者,选用归脾汤;气血两虚者,选用八珍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