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中医内科 >

白塞病

2010-04-27 08:39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 浏览:

  【概述】

  白塞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口腔黏膜溃疡和外生殖器溃疡二联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与细菌、病毒感染,药物过敏,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白塞病以女性多见,主要发病年龄在16~40岁,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如累及心脏大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者,其预后则与受累脏器及其严重程度有关。白塞病属中医的“狐惑病”范畴。

  【病因病理】

  白塞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为素体阴虚内热,外因为感受热毒之邪,致蕴毒化腐,瘀热内盛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阴虚内热,复感热毒之邪,蕴结于内,燔灼营血,化腐成瘀,上蚀眼口,致眼口溃烂;

  下损二阴,致二阴溃烂。久则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正虚邪恋,气血俱亏测血瘀痰结,溃疡难愈。

  【诊断要点】

  1.口腔黏膜复发性溃疡,前房积脓性虹膜炎。

  外阴或生殖器溃疡等,或伴关节疼痛、皮肤结节性红斑等。

  2.血沉加快,血清C一反应蛋白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 阳性。

  【辨证分型】

  1.热毒炽盛症状:恶寒发热,口、眼、二阴赤烂,皮肤红斑明显或痤疮,烦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毒之邪,与正交争,则恶寒发热;

  热毒播灼,血热化腐,上蚀眼口肌肤,下损二阴测见日、眼、二阴赤烂,皮肤红斑或痤疮;热毒伤津,则烦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苔薄,脉滑数,均为热毒炽盛之征。

  2.肝肾阴虚症状:两国干涩赤痛,口舌生疮,二阴溃烂,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或失眠盗汗。舌红少津,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内炽,心肝火炎,则两国干涩赤痛,口舌生疮,五心烦热;虚热充斥,下及二阴,则二阴溃烂;肝肾阴虚,虚阳上扰测头晕耳鸣;脑髓失充,则健忘;肾虚于下,则腰膝酸软;虚热内迫,则失眠盗汗;舌红少津,苔薄或无苔,脉细数,均为肝肾阴虚,虚热内盛之征。

  3.脾肾阳虚症状:口腔及外阴溃烂,但无明显红肿,巳疼痛较轻,或小腿散在结节隐痛,伴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搪薄,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证候分析:病程迁延,阳证转阴。脾肾阳虚,血行瘀滞,化腐蚀肌,则口腔及外阴溃烂,阳虚势减,故无明显红肿,且疼痛也轻;阳虚痰凝血瘀,则小腿结节隐痛;脾阳虚弱,健运失常,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肾阳虚衰,温运失司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4.气血两虚症状:口、眼、二阴、皮肤溃疡此起彼伏,难以收敛,伴头晕目花,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易汗,少气懒言等。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证候分析:邪恋日久,气血两虚,正不胜邪,则溃疡此起彼伏,难以收敛;清气不升,血不上荣,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血失充,神失安养,则小心悸失眠;肺脾气虚测神疲乏力,易汗,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均为气血两虚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