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 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 政策法规 >

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主要内容与方法【2013试用稿】

2014-03-23 16:06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岐黄 浏览:

  第四部分 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主要内容与方法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中医预防保健技术与方法,是“治未病”理念落实于实践的必要措施,也是体现“治未病”效果的基本途径。

  一、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要求,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服务对象

  (一)社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

  (二)重点人群,包括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

  三、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主要内容

  1.按照《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开展老年人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开展对孕产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区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规定比例。

  2.居民健康档案应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专项,至少包括体质辨识、饮食偏颇、居住环境、中医习惯用药史等内容。要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并提供规范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3.区域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功能检测、健康调养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规范应用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开展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工作。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以及干预效果评估工作。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应参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开展居民体质辨识,制定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方案,并开展服务效果评估和总结。

  (二)方法

  1.参照《常见疾病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等要求,为社区居民制定个体化中医预防保健和健康调养方案,并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及干预服务。

  2.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应突出中医药特色,通过中医四诊、经络诊断等,参照《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积极应用针刺、灸法、推拿、火罐、穴位敷贴、足疗、药浴、熏蒸、刮痧药膳、音疗、光疗、电疗等中医“治未病”技术,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14号)和《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6号)要求,加强对膏方、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3.积极向社区居民推广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四时养生、经络腧穴按摩保健和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及气功导引等自我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