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

您当前的位置: > 独家策划 > 《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 >

周唯践:想与风湿病打一辈子交道,为更多人缓解病痛

2021-07-26 13:15 来源:云南中医 发布人:陈思思 浏览:

  ▶本文为《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专栏第2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时光流逝,回首往昔,自2002年从云南中医学院(今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毕业至今,周唯践走上工作岗位已近20年。这些年,他始终奋斗在中医临床一线,为患者消除病痛;在传承中医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的这些年,逝去的是时间与青春,唯医者初心永恒。
  
  将计算机思维运用到临床中
  
  出生于云南弥勒的周唯践,在一个中医世家成长。爷爷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叔叔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也成为了一名中医。照理说,周唯践作为这个中医世家的第三代,从小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未来走上中医之路顺理成章。但年少时的周唯践对学习计算机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1997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报的都是计算机专业。父亲对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儿子还是能游进中医药文化的“海洋”里面好好学习并钻研这门学科,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于是,周唯践也报考了云南中医学院(今云南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
  
  上天可能是有意让这个小伙体验一下世界的“残酷”,周唯践没能如愿上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成为了一名中医学子。毕业之后就进入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机缘巧合,当时医院新建了风湿病科,周唯践就被分配进入风湿病科工作至今。
  
  “当时风湿病科内的学习氛围是很好的,利用查房及门诊间歇,主任医师们经常会组织业务讲小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年轻医生的帮助非常大。”周唯践说。
  
  
  
  周唯践在为患者看诊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成立于2003年10月,经过18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云南省内牵头成立了云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专科联盟,是立足云南,辐射东南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科内医生们的努力,还离不开医院对风湿病科的重视。
  
  这些年来,科室一直在努力培养人才,将医生们送到国内有名的医院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周唯践先后去过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南部战区总医院、甘肃省中医院进修,跟诊过不少国内风湿病专业优秀学者。虽然没能读成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但周唯践在行医历程中,喜欢将计算机人敏锐、深刻和严谨的思维运用在了临床中。接诊患者时,注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后,再根据患者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
  
  图片
  
  周唯践在为患者做手术
  
  如何解决患者的疼痛与关节活动受限一直是困扰周唯践的难题,直到2015年第一次接触到了小针刀,被小针刀的神奇疗效所震撼,他当下就对小针刀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争取,2017年周唯践再次远赴甘肃专门学习了小针刀疗法。“对于关节疼痛,腱鞘炎,肩周炎,骨质增生,韧带黏连等问题,小针刀的治疗效果都很好。”周唯践介绍,“例如腱鞘炎,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经常做手工活、爱织毛衣、爱玩游戏以及做家务活较多的人都很容易患上腱鞘炎,这些人就可以试试用小针刀来治疗。”
  
  在那时的医疗环境中,并没有统一小针刀的诊疗规范和操作标准,即使时至今日,这项技术在云南等省份仍未得到权威的认可,普通百姓对其认识不多,推广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周唯践仍致力于学习、推广小针刀,不断钻研这项技术。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周唯践成为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青年委员,让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周唯践在为患者开展小针刀治疗
  
  从医这些年,周唯践的最大信念就是不断提高自身实力,造福更多患者。对于自己接下来的目标,他坦言就是和风湿病打一辈子的交道,想要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开启更多、更成熟的技术,例如微创治疗等方法,延缓关节破坏的进展,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这是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谨听医嘱的患者更可爱
  
  很多人都不知道,多数情况下,风湿病无法根治,有些患者就会觉得自己患上了“不死的癌症”,从而悲观抑郁,失去治疗的信心。或者有人认为关节坏了不是什么大事,换个人工关节就可以,但其实关节还是“原装”的好,不到万不得已,医生不会给出更换关节的治疗方案,因为即使换上人工关节,后续仍需“翻修”,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患者还要承受二次痛苦。
  
  “而且很多患者都担忧药物的副作用会损伤身体的肝、肾等器官,于是自作主张服药和停药,发病的时候就吃药,不发病的时候就把药停了。”周唯践说,“其实这是不对的,风湿病治疗最主要的就是预防关节损伤、保护关节正常功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正常的工作生活。患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合理、规范使用药物治疗,千万不能胡乱用药或擅自停药,用药前要先咨询过医生的意见。”
  
  图片
  
  “像我有一位香格里拉的患者,就做得非常好。”他说,这位患者十分信任医生,谨遵医嘱,每年都要到云南省中医医院复查一次,已经坚持了十年。从香格里拉到昆明,交通很不方便,但这位患者坚持了十年,足以见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这份信任难得又纯粹,让周唯践印象深刻。因为积极配合治疗,这位患者的病情也控制得很好,没有再复发。周唯践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才能打败共同的敌人——疾病。
  
  “互联网+中医药”惠及医患
  
  近年来,“互联网+”这几个字家喻户晓,互联网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医药也不例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印发了《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与制定,发布了90余项中医药信息化的团体标准,推动中医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成效。“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已经成为各个医疗机构为之努力的方向。
  
  对于“互联网+中医药”,周唯践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他认为,互联网让中医药插上了“翅膀”,在基层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通过互联网平台,除了可以远程带教、指导治疗,还方便医生在线上定期了解病情,调整方药等。对于患者来说,互联网能够带给患者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智能就医体验,有助于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同时可以将中医健康管理的理念,例如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通过网络传递给患者。
  
  “但互联网只是工具,不能完全取代线下。例如风湿病的多项检查,医生在线上不方便判断时,还是需要患者亲自到医院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周唯践说。
  
  在他看来,中医诊疗服务应该是一个长链条,诊室之外,需要“常联系、常关注、常呵护”,这方面恰恰是互联网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周唯践有很多患者群,通过手机、电脑,可以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为其解答疑问,叮嘱患者按时吃药,按期复查。很多时候,患者走出诊室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诊疗方面,这种“常联系、常关注、常呵护”是对治疗效果最好的保障。
  
  有人说,医者,是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高尚;
  
  有人说,医者,数十年如一日,询症看诊、无私奉献。
  
  把职业当作信仰,把守护当作使命,把奉献当作情怀。在周唯践看来,他每天只不过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本期专家:周唯践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全国第六批名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彭江云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厅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5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对风湿疾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疾病,在运用中医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风湿痹痛、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方面有独到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