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三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三季 >

失眠不要只知道吃安眠药,还要从心、胃、胆分证论治才行

2016-08-26 17:2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4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其中睡眠时间不足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睡眠深度不够者常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则不酣,或夜寐梦多。

  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除波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由于个体差异,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亦不相同,故临床判断失眠不仅要根据睡眠的时间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依据。

  治疗原则

  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静安神、清心安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分证论治

  心火偏亢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

  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昂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痰热内扰

  症状: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胃气失和

  症状: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

  治法: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方药:保和丸。

  阴虚火旺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病案举例

  马某,女,50岁。患失眠证,每夜只能入睡二三小时,而且乱梦纷纭,白昼则头晕神疲。舌苔滑腻,脉弦滑。初诊用温胆汤不效,再诊时,知其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心下胀闷不舒,时有嗳气。由此而知病根在于脾胃不和。张景岳曾指出:“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治疗:生姜12克、干姜3克、半夏15克、黄连6克、黄芩6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7枚。服药六剂后,夜寐稍安,心下痞减,又服六剂,夜寐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饮食有味,患者称谢告愈。

  解说: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并减少干姜的用量而成,其组方原则亦属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但本方重用生姜,加强了消水散饮的作用,所以治疗重点在于胃中不和,而挟水饮,在《伤寒论》中被称为“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一方面指出了本证的病机与水气有关,另一方面说明水气可以停留于胁下,临床可见到胁下胀满或疼痛等证。此外,水气的临床表现还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所以,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嗳气、下利、腹中鸣响、胁下疼痛,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服用本方多有良好效果。如果水气比较明显,还可在方中加入茯苓,以增强健脾利水的作用,疗效更佳。(摘自《经方临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