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

咳嗽也分好多种,对症下药是王道

2016-07-15 09:21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23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咳嗽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咳嗽的原因,知道了咳嗽不但会受外邪影响,还会与自身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感受外邪的咳嗽与自身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症状上都有什么区别吧。

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祛痰、清火来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肺热;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清热润燥生津。表证较重者,加薄荷荆芥疏风解表;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肺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带血丝者,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叶熙春医案

  杨X,男,29岁,五月。阴虚火升,火刑金灼,咳而咽燥,两胁震痛,午后有虚潮之热,脉象弦数,舌红而干,久延有失血之虑。

  方用:清炙桑白皮6克,地骨皮9克,黛蛤散12克(包),煅赭石12克,天花粉6克,川郁金4。5克,橘红络各4。5克,粉丹皮4。5克,蜜炙白薇9克,川贝9克,冬瓜仁12克。

  二诊:潮热已减,咳嗽胸痛见瘥,脉不数。白杏仁9克(柞),地骨皮9克,蜜炙枇把叶12克,炙白薇9克,清炙桑白皮6克,代赭石15克,蛤壳12克(杵),炙紫苑6克,川贝6克,炒橘红4。5克,川郁金4。5克,泡射干2。4克。

  三诊:火不灼金,金润始复,热退咳减,胁痛巳止,脉弦舌红,再拟清润养肺。南沙参9克,麦冬9克,甜杏广9克(杵),代赭石12克,蛤壳15克(杵),炙紫苑6克,川郁金4。5克,炒橘红4。5克,冬瓜仁12克,蜜炙冬花9克,川贝6克,杜仲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