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它是人活力的源泉,它病了全身都要病

2016-07-14|来源:国医在线|编辑:吴莎|阅读: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17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一说到血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出血,淤血,但是中医认为血病可以分为血虚,血寒,血热,血瘀,血溢。下面我们仔细来看一下具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血虚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病因

  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治疗一般用四物汤加减,主要药物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血热

  血热多由邪热入血所致,也可由于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而导致血热。亦称血分热。即血分有热。症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面红目赤,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当凉血。治疗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味。

  血寒

  症见口唇皮肤青紫,肢体麻木疲软,皮肤不泽,手足清冷,心腹怕寒,腹有块痛,得热则止,女子月事后期而痛,脉细而缓,法当温之。病因一般是感受寒邪,凝滞血脉,导致血脉运行部畅。治疗益温经散寒,常用方当归四逆汤或温经汤。

  血瘀

  症见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治当活血化瘀,方用桃核承气汤或抵挡汤。

  病案举例

  刘某,女,28岁,教师,已婚。主诉:少腹胀痛2个余月,拘急胀痛2天。患者少腹胀痛伴有拘急腹痛,痛甚则大汗淋漓,四肢欠温,恶风,头晕,月经来潮第2天,量少,色暗红,挟血块,舌质暗红,边有齿印及瘀点,脉弦细。婚后4年未孕育,有痛经史,婚后加剧。中医辨为痛经(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疲,行气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赤芍、当归、桃仁、小简香、川芍、蒲黄各10克,延胡索12克,柴胡、积壳、一甘草各6克,日1剂煎服,连服3天。12月2日复诊:药后月经来潮,排出大量暗红色血块,自觉腹痛减轻,四肢欠温。仍觉怕风,四肢欠温,守上方加艾叶10克,日1剂煎服,共3剂。5日三诊:月经干净2天,自述腹痛消失,仍有头晕,疲乏腰痰,纳呆,舌淡苔少,脉细弱等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之象。后改用调养气血,滋补肝肾之法,改用八珍汤加减。每日1剂,共服25剂。并配选成药,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诉月经周期调,经量中等,色正红无血块,未见腹痛发作,现已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