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一咳知秋——燥邪是怎样伤害你的?

2016-07-14|来源:国医在线|编辑:吴莎|阅读: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39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秋令时节,气候干燥,草木衰败,万象萧条。干燥的气候条件,使人们的身体水分也在不断流失,皮肤越发干燥,弹性减弱,起皱皲裂。

  对于天地间萧条衰落的景象,人就常易触景生情,出现积怨郁闷、坐立不安、情绪急躁等精神上、肉体上的“秋乏”现象,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

  燥属秋季主气,故在秋天最容易感受燥邪。那么燥邪是怎么进入人体的呢?

  燥邪的特点

  1、燥邪性质是干涩的、易耗伤人体内的津液。这个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夏天天热,我们身体的孔窍开泄,汗液蒸发,虽然秋天的太阳也很热,但是只要到了树荫里面,立刻会感到凉爽。凉风一来,汗液立刻就收了,津液往里面走,就不往外发泄了,可是,如果收敛得太厉害了,就让我们的体表肌肤感觉干燥,具体的感觉是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等。

  2、燥邪易伤肺。秋天天气干燥,因为我们的的口鼻和咽喉都与肺脏直接相连,所以身体最容易感受外界天气变化的内脏就是肺脏了。燥邪入肺,用来滋养肺的津液减少了,咽喉没有肺脏的津液来滋养,就会引起咽喉瘙痒,干咳、痰少难咳、或痰中带血、呼吸不顺畅、胸部疼痛、大便干燥不通等症状。

  为什么会出现病症?

  我们知道,这些津液是我们身体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体内的防御部队很多是靠他们运送的,甚至津液本身也参与防御,比如我们的鼻腔,里面的黏膜有沾附各种外来微生物的作用,黏膜的湿润,就是津液在起作用,如果津液不足了,则黏膜变得干燥,外邪很容易长驱而入,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症状,就变成了凉燥。

  因为秋天湿气收敛,空气穿透性变强,很容易出现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情况,此时的太阳就显得格外的毒,如果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就会出现温燥。由此可知,临床上外燥有温燥、凉燥之分。

  1、温燥

  症状:头痛发热,有点怕冷怕吹风,咳嗽、痰少,咳痰困难或痰中带血,口渴、喜欢喝凉水,嘴唇咽喉干燥,心烦躁,大便干结。

  方药:桑杏汤加减。

  2、凉燥

  症状:头痛鼻塞,发热,怕冷,不出汗,嘴唇咽喉干燥,干咳痰少,痰质清稀无血。

  方药:杏苏散加减。

  吴佩衡医案

  吴××,男,二十四岁,昆明医学院学生。1963年10月感秋令燥邪而病咳嗽,咳声频频,干咳声响无痰无涕,靥干,舌苔薄白少津,脉浮濡,服西药止咳剂未效。此为阴虚肺燥之证,宜养阴润肺止咳,拟二冬二母汤加味,一剂尽,津液回生,咳声立止。

  方药:麦冬15克,天冬12克,川贝母10克,知母10克,百合12克,黄芩10克,生杭芍12克,百部10克,桑皮12克,玄参10克,五味子3克,甘草6克。

  日常调护

  1、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油炸、大肉等滋腻食物。

  2、多喝水,少喝可乐、咖啡等饮料,可以适当喝些果汁,要多吃蔬菜、雪梨、银耳、蜂蜜、香蕉等。

  3、要注意房间的卫生清洁,多预防病菌传染,秋燥证者对外界病原体抵抗能力差,尤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