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痢疾可不是普通的拉肚子,中医治疗显奇效

2016-11-02|来源:国医在线|编辑:吴莎|阅读: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6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在夏秋季的痢疾流行季节里,可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次1~3瓣,每日2~3次;或将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亦可用马齿苋、绿豆适量,煎汤饮用,对防止感染亦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不小心感染上了痢疾,怎么采取中医治疗呢?

  【湿热痢】

  临床表现: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芍药汤加减。

  【疫毒痢】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证机概要: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代表方: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寒湿痢】

  临床表现: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阴虚痢】

  临床表现: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虚湿热,肠络受损。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虚寒痢】

  临床表现: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代表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

  临床表现: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证机概要: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代表方:连理汤加减。

  【蒲辅周医案】

  刘某,男,50岁,1960年10月28日初诊。

  痢病后,有时复发,这次下痢9日,大便有黏液而不爽,里急后重,日行4—7次,左下腹按之痛,精神疲倦,体重减轻,小便微黄,大便化验有红白细胞,未培养出细菌。舌尖红质淡,苔秽腻,脉两寸沉濡,右关沉迟,左关沉弦,两尺沉滑有力。属中虚脾湿,治宜温中理湿。

  处方:台党参6克,苍术(米泔浸炒)6克,炮干姜3克,炙甘草3克,广皮6克,山茵陈9克,苡仁12克,茯苓9克,泽泻3克,上肉桂(去皮后入)0.9克。3剂,每剂两煎,共取100毫升,分二次服,加红糖少许,兑服。

  10月31日复诊:药后大便成形,次数、黏液均减,仍有腹胀,下坠感。舌质正红,舌苔已退净,脉缓有力。原方继服3剂,再以丸剂温中健脾、理气化积为治,拟理中汤加味。

  处方:台党参30克,白术30克,炮干姜15克,炙甘草15,上肉桂(去皮)6克,花槟榔15克,炒枳实15克,木香9克,云茯苓60克,炮川楝子15克,台乌药15克,小茴香(盐水炒)6克,砂仁15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下。

  按:本例有痢疾病史,临床辨证为中虚脾湿,实为慢性痢疾,乃正虚邪恋,寒湿夹杂,故缠绵难愈而复发。以理中汤加味,温中理湿,服药3剂而止。后以本方加味为丸,扶正祛邪,缓图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