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识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识中药 >

长寿秘方“茯苓粥”

2016-11-28 14:2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识中药》专栏第58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滇海虞衡志》记:“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湖北罗田县为“茯苓之乡”,罗田九资河茯苓名扬四海。元明时,罗田就从野生改为人工栽培,李时珍到罗田赞曰:“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三苏长寿秘方“茯苓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此后,他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并制作了“茯苓粥”。

  茯苓的常用保健方法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的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肥胖、平日饮食不节导致的痛风,或者局部肌肉、关节轻微的疼痛。另外还兼有美容作用。适宜于一般人群。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大便稀,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但食用时要注意: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忌米醋。

  茯苓粥的做法

  茯苓粥

  【处方】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红枣20枚。

  【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功能主治】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摘录】《民间方》

  白茯苓粥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取末)半两,粳米2合。

  【制法】上药,以米淘净煮粥,米熟即下茯苓末。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利水消肿。主产后无所苦,欲睡而不得睡。老年性浮肿,肥胖症,脾虚泄泻,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

  【注意】老年人脱肛和小便多者不宜服食。

  【摘录】《圣济总录》

  赤茯苓粥

  【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粟米2合。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心胸结气,烦闷恐悸,风热惊邪口干。

  【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作粥,温食。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养生配方推荐

  (1)茯苓50克,白术、赤小豆、麦芽各100克。水煎服。用于治疗水膨胀痛。

  (2)茯苓(带皮)50克,苍术、柳树根须各500克。共为末,文火熬成粗膏。每日3次,每服3匙。用于治疗肠结核。

  (3)茯苓皮。水煎服。每服15~25克。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赤苓15~50克。利水通淋,用于治疗小便赤涩、淋漓。

  有一则苏东坡与茯苓饼的故事供大家读玩,帮助记忆这味中药:

  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都很重视茯苓的延年益寿之功,唐宋时服食茯苓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很会做茯苓饼。他曾指出,故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并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决”。苏东坡年已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向身体,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