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您当前的位置: > 特色疗法 > 刮痧 >

解读刮痧板中的极品——砭石

2010-04-19 17:11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导读:目前市场上的刮痧板从几元的塑料的,到木质的,到牛角的,到玉的,五花八门,但几乎所有的刮痧板都离不开刮痧油,或者是其它的润滑介质,但是,只有一种刮痧板,可以离开刮痧油而直接刮试,这种刮痧板就是砭石刮痧板。那什么是砭石呢? 

   砭(音“边”):源自《黄帝内经》。砭、针、灸、药是我国独立并存的四大医术,古称砭、砭石,现称砭术,是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

  泗滨浮磬:源自《尚书》“海、岱、淮……惟徐州厥贡泗滨浮磬。”“击石附石,百兽率舞。”说的是产生于山体地表的片状、无须加工或稍做加工既可发出乐音的石头。在距今4100年前的大禹帝时期是贡品,是祭祀用的神器;后泗滨浮磬是佛家、道家的法器,儒家的礼器,而由多块磬组合在一起的编磬与编钟则成为标志帝王之尊的乐器 。

  泗滨砭石:指用泗滨浮磬(亦可称泗滨浮石)做的砭具。  

  何为砭(包括术与具两个方面)?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砭为:“以石刺病也”。如何解释其中的"刺"字很重要,它关系到砭的本来面目、失传及以后的重新发掘。荀子在《复国篇》中有一句“刺草植谷”。很明显,这两句中的“刺”字都应理解为“铲除”,同《辞海》有关“刺”字的诸多解释中取“铲除”之意是一致的。

  而后人不求慎解以讹传讹,将“以石刺病”演绎为“古人用石针扎皮肉治病”。这种解释影响到全世界,英国的汉英字典将砭译为:“stone needle”,日本的国语字典将汉字的砭解读为“IST BARI”,都是石针的意思。用石做针,石质脆易断,针必粗。“扎”字解为“穿透”,统解为“古代人用粗石针穿透皮肉治病”,这种说法不好理解,近乎荒谬。

  在我们对历史文物的研究、考证,及大量民间砭具的收集中证实,古代就有“陶砭”、“水砭”可用做砭术的“温法”,“砭刀”、“砭剑”、“砭锥”、“砭铲”、“砭板”、“砭锤”、“砭砧”等,可做感、压、滚、擦、刺、划、叩、刮等方法。现代"砭术十六法"就是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砭针(刀)只是多类砭具的一种,不能用砭针代表全部的砭具,也不能用"刺"法代替全部砭术手法,更不能把四大传统医术之首的“砭”理解为只能排脓放血。所以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实施砭术所使用的各种石制工具称为具,用砭具治疗疾病的手法称为术;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方法称为砭术”。